英勇无畏“八烈士”

滴答历史 143 0

1929年,云南军阀混战,龙云和胡若愚为争夺云南政权,在昆明打开了攻防战。胡若愚部来攻,龙云部守城。为防备昆明北门外商山寺(今云南民族大学处)的军火库落入胡若愚部手中,龙云部下令将火药转运进城,储藏到北门街的江南会馆(八省会馆)。7月11日下午2时,数百壮丁手抬、肩挑、驮运军火,来往多次,又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火药散落于地。由于搬运的马车铁箍车轮与石条路面摩擦,引起泼洒在地的火药顺路燃烧,一直烧到储存地,在世恩坊、江南会馆等地引起大爆炸,波及螺峰街、圆通街、平政街、青云街以及翠湖四周几乎半个昆明城,房屋倒塌,人畜死伤,直接受害者达3200多户12200多人,其中重伤残废者579人,死亡320余人,酿成一场巨大的灾难,史称“七一一”惨案。

惨案发生后,中共云南省临委和昆明党组织通过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济难会成立公开的青年救灾团和灾民联合会,慰问灾民,为灾民募捐,帮助灾民安排生活,展开救灾工作,提出“火药惨案不是天灾是人祸”,要求当局“盖还房屋、赔还财产”“取消戒严”“省城不许驻兵”“反对军阀混战”等要求,深得灾民和社会各界的拥护。当局竟诬蔑救灾团“宣传赤化”“煽动造反”,逮捕救灾团人员,激起公愤。昆明男女老幼近千人涌到警署抗议示威,警署被迫释放被捕人员。

1929年9月底,蒋介石派国务委员王柏龄来昆,借慰问灾民之名,进一步拉拢龙云亲蒋反共,镇压革命运动。9月29日,国民党当局在讲武堂搭起台子,召开昆明官绅大会。王柏龄在会上发表演讲,歪曲“七一一”惨案真相,嫁祸于共产党,压制灾民赔偿损失的要求。为揭露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党组织决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秘密派出党员参加当天的大会。王柏龄刚讲完话,大家就声东击西,先在场外东边几处大放“落地响”摔炮,吸引现场警卫赶去查看,接着趁场内警卫空虚,大家就抛撒传单,高呼“反对军阀混战”“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场内一时混乱不堪。王柏龄十分狼狈,慌忙逃避。龙云政府调集大批军警,将群众包围在讲武堂内,大肆搜查。

蒋介石得知特使受挫,颜面尽失,大为震怒,严令龙云处置。省反动当局即出动大批军警,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天之内就逮捕了八九十人。10月4日,秦美、田定邦、李凤友、甘汝松、马登云、李景垣、龙振华、马如卓等8位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被反动派杀害,史称“八烈士”。昆明再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中共党组织又一次遭受重大损失。

“八烈士”之一:中共昆明市委书记秦美

秦美,1907年出生于昆明关上菊花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过继给昆明城内今景星街与正义路交叉口处开正香楼糕饼店的伯父为儿子。上小学时,秦美勤奋学习,于1924年考入省立师范,读书时常与进步学生来往,喜欢读进步书刊,深受影响。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秦美积极参与援助上海工人运动的斗争,并参加了李国柱创立的云南青年努力会。

英勇无畏“八烈士”

秦美

1927年,秦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中共党组织发动的抗议反动派枪杀学生梁元斌的游行请愿斗争中,秦美带头喊出“枪毙证据确实的凶手李宗黄,把梁烈士的棺木抬到省议会内大礼堂”的口号,表现十分勇敢。此后秦美被党组织委以重任,担任交通员兼文件油印工作。不久,秦美在省立师范遭到反动派攻击,便离校回家,白天在养父的糕饼铺里照料,夜间继续执行交通任务。在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不断有共产党被捕被害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工作,巧妙化装,传递秘密文件,掩护党组织开会,护送暴露的同志撤离。由于行事周密,踏实认真,秦美的工作从未出纰漏。艰难时刻,秦美鼓励大家说:“要坚强才对,哭了有何作用?我们要为党的事业,也为这些牺牲的同志们复仇。”

秦美是中共昆明市委的第二任书记。1928年1月18日,为了在白色恐怖下加强党对昆明地区的领导,中共云南省临委决定建立中共昆明市委,指定陈金雯(又名陈霁秋、陈巨秋)任市委书记,领导市区各支部工作,从而诞生了最早的中共昆明市委。但仅仅两天之后,1月22日,反动当局出动军警抓捕共产党员,陈金雯被捕。陈金雯乘母亲来探监,告诉母亲文件的藏处,陈母回去后烧掉了文件。陈金雯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于1928年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但此后就与党失去联系,一直在昆华女中教书,启发学生走向革命。

英勇无畏“八烈士”

中共昆明市委第一任书记陈金雯,1928年被捕释放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一直在昆明市女中教书

陈金雯被捕后,中共云南省临委指定秦美为昆明市委书记。后中共昆明市委改为中共昆明工作会议,再改为中共昆明委员会,不设固定负责人。

“七一一”惨案发生后,秦美积极投身党组织开展的救灾赈济活动,在王柏龄召开的所谓慰问灾民的集会上,秦美和同志们坚决执行党交给的任务,转移到老家乡下印发传单,带到会场散发,揭露王柏龄的阴谋。9月30日,秦美在昆明火车南站被敌军警逮捕。10月4日被敌人杀害于昆明南教场,时年22岁。

秦美牺牲时,妻子尹定显已怀有身孕,全家怕她悲伤,都瞒着她,只说秦美被捕坐牢。三个月后,尹定显生下一个女孩。又隔了一段时间,家人才告诉她秦美已经被害。尹定显由秦美伯父做主嫁给秦美,与秦美十分恩爱。她不识字,也不知道秦美在从事革命工作,但她认定秦美是天下最好的男人,经常帮助秦美油印、装订革命文件。听说秦美被害,尹定显悲痛已极,不省人事,救醒后精神失常两年之久,后来才逐渐清醒,把烈士遗腹女抚养成人。秦美故居仍存,已被列为革命遗址。

“八烈士”之一:昆明市明德小学校长马登云

马登云,回族,1910年3月8日出生于云南昆明,1923年小学毕业,因家庭贫困,投考了省艺徒养成所。1924年,他考入昆明私立成德中学,还是因为家庭贫困,于1925年转入完全公费的八属联合初级师范学校(联师)。在这里,马登云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大量阅读《新青年》《向导》《共产主义ABC》及鲁迅的杂文、小说等,思想倾向于革命。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昆明学生奋起声援。马登云在学校发起组织学生会,并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代表联师参加省、市学联,带领学生游行示威。1926年,马登云团结进步学生,在联师组织了有30多人参加的青年读书协进会,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想。后来马登云加入了李国柱等人组织的云南青年努力会,还介绍不少同学参加。这一年,马登云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联师团支部组织委员,组织建立了近10个基层团支部,发展团员70多人。1927年“二六”政变发生后,马登云以省学联代表的身份列席了在宜良召开的会议,向新的当权者提出了废除唐继尧独裁政府的各项反动政策,保护各界人民的民主权利的要求。

英勇无畏“八烈士”

马登云

1927年5月,马登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派到嵩明协助其他党员做农民运动工作。他以嵩明中学及小学任课教师的身份作掩护,深入农村,开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筹备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1月13日,马登云回昆明向中共省临委汇报工作,在威远街附近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受尽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后经过党组织和马登云祖父的多方营救,到1929年初获释出狱。出狱后,马登云受聘担任昆明市明德小学校长,他利用公开职务,秘密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1929年9月29日,王柏龄在讲武堂市民大会上被轰下台后,反动当局派特务闯进明德小学办公室,不问青红皂白,用布条蒙住马登云的眼睛绑走,押到威远街昆明戒严司令部审讯拷问,却一无所获。

10月4日,马登云和其他7位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一起在南教场被杀害,就义时年仅19岁。

马登云是云南回族的第一代共产党员,被害后由家属收葬于地台寺,1951年迁葬到黑龙潭烈士墓地。1965年,该烈士墓地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烈士”之一:昆明市工会主席田定邦

田定邦,汉族,1901年生于四川一个贫苦家庭,后到昆明打工,在民生街一家铜器店谋生,做秤杆上的铜花。1927年3月,田定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云南省特委在昆明发展的首批工人党员。

田定邦有革命理想,口才好,见识广,好学上进,吃苦耐劳,善于联系群众,为人耿直随和。入党以后,田定邦积极发动工人,在工人中宣传革命理论,从事工人运动,被选为省特委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1927年5月1日,昆明第一个全市性工人组织昆明总工会成立,田定邦当选为昆明总工会第一任主席。仅仅10天以后,田定邦与王复生等20多名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群众团体领导人被反动当局逮捕。后田定邦被营救出狱,仍然担任昆明总工会主席,继续积极领导工人进行革命斗争,争取8小时工作制,并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在工矿企业成立基层工会,对昆明初期的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1月15日,龙云发布“清共”命令,封闭了昆明总工会等群众团体。田定邦被国民党下令通缉追捕,被迫转入地下,继续从事工人运动。

1929年“七一一”惨案发生后,田定邦受党组织指派,隐姓改名,加入“七一一”青年救灾团,积极救灾,热情为灾民服务。1929年9月,王柏龄在讲武堂市民大会上被轰下台后,省反动政府进行全市大搜捕,田定邦落入魔掌,10月4日,被杀害于昆明南门外南教场,年仅28岁。

“八烈士”之一: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共产党员甘汝松

甘汝松,1909年5月29日出生于晋宁县六街乡中营西村的一个贫雇农家庭,1915年随家迁居昆明。

1918年,9岁的甘汝松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今长春小学)读书。父亲是小商贩,家境窘迫,甘汝松课余跟随母亲兄妹到滇越铁路两旁,摘苦刺花,掐野菜,拾谷穗,捡蚕豆,仅充饭菜。年稍长时,因身高体健,常随父兄到威远街富滇银行挤兑银币,以求蝇头微利。

甘汝松家穷志不穷,学习勤奋,于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班学习。省一师受“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影响较大,有学生自治会组织,有新思想的传播。甘汝松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他自学日文、英文、德文,试读马克思《资本论》原文;他爱好音乐,常常低声哼唱《国际歌》;他热心体育,积极锻炼身体,是学校有名的“足球大王”;他又学习小提琴、绘画,尤其擅长文学,与李生萱(艾思奇)频繁接触,得到关心帮助,曾发表过许多新诗、散文及革命小说。他认为世界语用处很大,全力以赴学习,并将优秀的世界语作品译成中文,送报刊发表,成为云南最早的世界语人才之一。

英勇无畏“八烈士”

甘汝松

在校期间,甘汝松倾心研究当时新文学思潮和社会科学,开始进行文艺创作。在李生萱组织的南国社期刊和《民众日报》副刊发表了不少作品,有新诗、散文、小品文、小说和世界语、日语译文等。甘汝松还热心于文艺活动,自己编导,自演主角,和同学们一起演出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话剧,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6年,甘汝松加入共青团。当时国民党右派在学校乱贴标语,侮辱进步同学是“红帽子”“赤化分子”。甘汝松站出来与这些人讲理,带领同学狠狠地教训了他们。1927年,甘汝松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用笔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种种暴行,还发动游行示威,要求反动当局释放无辜被捕的进步同学,连日为被捕人员送饭,还和学联成员一道,多次去督察处质问,历时七八天,终于取得胜利。1927年11月,蒋介石派来的李宗黄指使卫队枪杀在街头演讲的共青团员梁元斌,甘汝松异常悲愤,参加了一系列抗议活动,始终走在队伍前列,要求主持追究李宗黄的杀人罪责。

1928年秋,甘汝松在中共云南临时省委领导的党团员训练班学习后,转入滇南开远、蒙自一带进行地下活动,曾赴蒙自小东山组织农民协会,和当地共产党员杜涛一道,发动百余名农民、工人包围巡警分局,要求立即释放被无理抓打的农民。斗争取得胜利后,小东山群众欢欣鼓舞,召开游艺晚会庆祝。甘汝松连夜编写剧本,进行排练。他在剧中扮演主角,表现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悲惨生活,激发广大劳苦群众起来革命。几里以外的农民都赶来观看,台上台下人们痛哭流涕。甘汝松等人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恐惧,密谋进行逮捕破坏,党组织又安排甘汝松回昆明学校继续开展地下斗争。甘汝松回到昆明时,学校已开学上课,经过申请,仍回原班学习。他一面读书写作,一面秘密参加革命活动。

1929年“七一一”惨案发生,根据党的安排,甘汝松积极投入救灾宣传、慰问工作。10月2日,蒋介石特使王柏龄举行的“慰问灾民大会”受挫,反动当局在全城搜捕共产党员。10月3日早上,甘汝松和弟妹去滇越铁路车站为其兄甘汝棠送行。正等待开车,忽然一群便衣特务蜂拥而上,将甘汝松绑架而去。10月4日,敌人便将甘汝松等八位共产党员、革命人士杀害。

当时,甘汝松的妹妹在街上见到戴着脚镣手铐的哥哥被押往刑场,飞奔回去告诉母亲,母女俩奔跑追上。母亲不顾一切,推开警察,双手抱住儿子不放,要与他共生死,大声喊道:“我儿子没犯什么法,是吃菜吃豆长大的……”持枪宪警举起枪托硬砸,将他们分开。老母亲和小妹边追边喊,一直追到宝善街南教场。目睹儿子就义,甘汝松母亲急奔上前,扑尸痛哭,几次昏厥。甘家贫困,幸得亲戚帮助,第二天才得以收葬甘汝松遗体,掩埋在归化寺江南义地。后家人清明节扫墓时,但见墓前香烟缭绕,焚纸纷飞,可知甘汝松的同学同志曾来凭吊。甘汝松墓后于1934年移葬到昆明东郊三公里的定光寺侧面,在1949年12月的昆明保卫战中,定光寺一带变成战场,碑毁墓失,不可寻矣。

甘汝松就义前9个多月,曾写过一篇散文诗般的小说《牺牲》,几乎就是300天后自己的写照:

革命青年唐诚,

他做地下革命活动,

被反动派军搜捕。

绑去时他母亲无比愤怒,

像一英武骑士,

忘了一切刀枪和自己。

她勇往奔跑过去

抱着唐诚喊:

“不能!……

他是我的儿子……

他从小没有做过错事……

你们不能……

呜呜……”

唐诚被关进囚牢,

受尽惨痛折磨,

没有发出一声呼叫,

眼睛只凝视着,

怀念着母亲慈祥的面容。

心想:

就是自己死了,

也不悲哀,

也不惧怕,

只顾虑母亲孤老无依,

把他整个心灵翻动了。

他知道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牺牲自己以及自己的母亲

是有价值的……是高尚的,

只觉得母亲在这种世界里

太可怜了。

唐诚在牢中,

不休止地为无依的母亲哭啼,

哭得像一个惨死的孤魂,

像在毛茸茸的坟间啜泣。

同时

他也有一段光荣的梦:

他梦见东方微微显出一点红色微光……

他知道是自己的出路了……

那太阳好像向唐诚微笑招手……

他知道这是光明的国度所在,

是自己一生的归宿,

在满目荆棘的地上,

他毫不畏缩的踏过……

向着这条路前进,

光明的太阳就在前面,

愉快幸福的感觉,

在心底涌现。

不久日的将要达到,

乐园也要找着……

钢一般的勇气,

烈火般的热血,

沸腾起来

他放大步伐

勇往直前,

走向太阳……

唐诚受逼审后,

什么也不思索了。

他的母亲,

他最可怜的母亲,

也不想,

也不忍心往下想了。

他意识到:

快要来临的死……

是光荣的,

是必然的,

他迫切的盼望着这件事快些开始。

临刑之前,

唐诚……

微笑着走出牢门,

站在一群杀人兵中,

把眼睛凝视着东升的太阳,

微笑着,

好像从火球里

能看出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八烈士”之一:云南省、昆明市农民协会常委李凤友

李凤友,生于1910年,昆明南乡宝丰村(今官渡区宝丰村)人。1924年初,李凤友小学毕业,考入云南省联合师范学校学习,1927年初加入共青团,后被批准入党,随云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李鑫回到南乡从事革命宣传,建立农民协会。

李凤友从省师毕业后,到官渡小学当小学老师,同时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3月8日,昆明县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在兴隆街法政学校召开,李凤友当选为县农协常务委员;同年5月1日,云南省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在昆明长春坊省教育会内召开,李凤友又当选为省农协常务委员,负责总务工作。后来经李鑫推荐,李凤友还担负了地方党组织之间以及部分同志与党组织之间的交通联系工作。

1929年9月29日,李凤友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参加抗议王柏龄在讲武堂“慰问灾民大会”上诬蔑共产党的行动。10月1日,李凤友被特务军警逮捕。10月4日,李凤友与战友共8人被反动当局杀害于昆明南教场。

英勇无畏“八烈士”

儿时的李凤友

李凤友牺牲时还不满20岁,女儿还没有满月,在宝丰村的母亲闻讯后,当场晕倒。后来几个亲友悄悄用船通过滇池把李凤友的遗体运回村里安葬。李凤友故居至今仍存,已被列为革命遗址。

“八烈士”之一:中共云南省特委工运委员李景垣

李景垣,化名李炳、李星垣、李兴源等,1906年出生于昆明南乡洪家村(今官渡区六甲街道办事处洪家大村),幼时随父亲移居昆明城旁的黄家庄(今塘子巷)卖砖瓦,后在滇越铁路南站当工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云南省特委工运委员会委员,受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委派,到滇越铁路、个碧铁路、昆明火车南站、宜良车站开展工人运动,组织了20多个秘密工会,开展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

1929年“七一一”惨案发生后,李景垣和秦美一起在关上菊花村印制传单,带到城里广为散发,揭露反动派的阴谋,为灾民争取补偿。9月29日,蒋介石特使王柏龄在讲武堂“慰问灾民大会”上被轰下台,反动当局对革命者进行疯狂抓捕,李景垣也落入敌手,于10月4日和同志们一道被害。李景垣牺牲时年仅23岁,遗体由其父领回,安葬于洪家大村村尾的农田中,至今仍存,成为一个重要的革命遗迹。

来源:《少年战士》

责编:张曦

编审:吴晨萍

终审:钱红兵

标签: 唐继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