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滴答历史 126 0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道德经》在我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国学经典,我想这一点不需要我再啰嗦了。

有人读了一部《道德经》,其内在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就瞬间爆棚。在他们看来,大至天地,小至尘泥,以致修身、养生、处世、治国等,《道德经》都应有尽有,无不具备。

诚然,《道德经》是很经典的作品,它文字凝练、思想丰富、字字珠玑,读起来朗朗上口,集语言美、形式美和哲思美为一体。我自己也经常翻读《道德经》。

但是,赞美过度就变成捧杀了。《道德经》固然经典,但在我看来有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问题,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作者的问题

历史上应该是有老子这么一个智者的,但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搞得玄乎其玄。《道德经》的内容很可能是后世加工而成的,它讲的许多内容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只得归结为“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类模棱两可的模糊话。

这种话我估计老子本人也不怎么理解。就像有时候我也会写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别人听起来似乎有深意,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理解自己写的。所以我总觉得好玩神秘的人,总是不大真诚的。对比之下,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比较实在,不玩虚的。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二、畅销的问题

有文章说《道德经》超过了《圣经》,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作品,但首先,《道德经》在全球到底有多畅销,国内其实是很难客观知晓的,我们看到的报道,往往是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报道,充满了断章取义和自嗨情结,因此其客观性有待精准考证。其次,就算《道德经》是当前最畅销的作品,也不能说明它是最好的经典作品。金庸作品也很畅销,但能说明它就是中国最好的文学作品吗?我想《道德经》也是如此。

三、影响力的问题

不可否认,《道德经》是流芳百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名人,在国内外拥有无数读者。但纵观《道德经》的传播历史,它的影响主要在人文修养方面,对政治和科学的影响非常小,特别是在科学方面,它的影响如果不是负面的,起码也是微乎其微的,远远不如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等作品有学术价值。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道德经》对后世的影响甚至也不如孔子的《论语》。道家在老庄之后,基本后继无人,出了葛洪、邵康节等一批有名的道士先生也多是社会边缘型人物,而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涌现出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一大批社会的中流砥柱。《道德经》的影响力,更多是民间的、个体的、修饰性的,它长期不占主流,因此发展过程中难免染上了许多野蛮生长的陋习。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四、《道德经》的思想问题

有人一说起《道德经》的智慧,就觉得它有多了不起,仿佛它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具、完美无缺的。但是,过分推崇它的智慧,反而会有意无意忽视掉《道德经》文本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道德经》的陈述语气就非常独断,好像它已经掌握了全部真理,大家只需要听他宣示就行了。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道德经》的内容是以教条的形式呈现的,作者自信有余,但反省不足,这一点就不如孔子做得好。孔子博学多才却始终敏而好学,五十多岁了还韦编三绝读《易经》。作为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为儒家的发展注入了孜孜求索的精神,而老子强调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对后天的反思和学习重视不够。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自我超越,一个学派、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历史选择儒家而不是道家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学说,与其说它是统治精英的偏爱,不如说它才是社会发展更需要的学说。

《道德经》字里行间,留给人自主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空间非常小。对比之下,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为主开启的思辨传统,非常强调开放的对话、探究和争辩,不仅激活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也为后世科学、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老子《道德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得过分吹捧

上面就是我即兴想到的四点,关于《道德经》的问题,我以后还会谈。我的立场是,《道德经》这样的作品虽然经典,但像很多经典作品一样,它自身也有很多问题,我们过分吹捧它,可能只是无知的一种表现形式。

以上就是我的抛砖引玉,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理性探讨,欢迎各位大神赐教。

标签: 老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