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是怎样的?

滴答历史 110 0

成长经历司马迁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子出身贵族,“学在官府”的体制使韩非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接触并喜欢“清净无为”的思想,当属黄老之说。在其著作《喻老》蒋其发挥到了极致。

韩非子性格直爽、个性强,口才差,不一定是口吃。司马迁说韩非子为人口吃,可能是不善言谈,与人的关系紧张,不善于沟通。或者说能与韩非子交流的人很少,也就是说韩非子的言论不大符合大家的口味。韩非子属于“冷眼看世界”。此即“不能道说”之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韩非子四处求学。后,拜师荀子。荀子是当时大家,资深专家学者,曾几次担任当时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校长(祭酒)。从此一发儿不可收。

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是怎样的?

仕途之路韩非子谈不上仕途,当时有没有科举考试。韩非子的出路,就是“货卖帝王家”,于是,进言韩王。可是,“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其中的原因,也许是韩王不喜欢这些言论,不能接受这些建议。试想,“一言堂“韩王不更喜欢吗?

为此,韩非子郁郁寡欢。忠君不能报国,咋办?

事有凑巧,秦王喜欢这些言论!加上内有同学李斯的举荐,于是,水到渠成。韩非子来到秦国。“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等到后来,韩非死。

注意,“秦王悦之,未信用”,说明秦王属于叶公好龙之类,喜欢你的学说,但不喜欢你的人。于是,尘埃落定。

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是怎样的?

韩非子之死《史记》载:“秦王下吏治非”,于是,“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韩非的挣扎已微乎其微了。“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韩非子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由于缺少沟通的技巧,韩非子得罪了秦王的左右,甚至秦国贵族的既得利益可能因为韩非子而受到损害。于是,昔日的同学,出于多种考量,让韩非子自尽。

韩非子背后的靠山韩王,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于是,韩非子死。

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是怎样的?

大家评论太史公曰: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资治通鉴》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梁启超:只有法家的法治主义才能救中国。

毛泽东批注:韩非子师从于荀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统治术,对后世影响很大。

历史上的韩非子到底是怎样的?

标签: 韩非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