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滴答历史 121 0

韩非子是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他生于公元前 280年,死于公元前 233年。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韩非子和李斯一起师从于战国中期大儒荀况——荀子。荀子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他一方面主张礼制,仁、义、礼、智 信;但他另一方面也主张以法治国,主张严刑峻法。

法家最重要的人物,比如李悝,魏文侯他们都是子夏西河学派的后人,而韩非子、李斯,这些法家重量级人物都是大儒荀况的弟子。

韩非子和李斯,离开老师荀子之后,李斯奔赴秦国,做政治实务工作,最终做到秦王嬴政的宰相。

韩非子回国纯粹务虚,闭门造车做学问。当然,韩非子最初也想劝说韩王实行变法,但韩王听不进去,韩非子只好以文论法。

韩非子这个人说话有“口吃”,但文采飞扬,他的法论文章传到秦国后,连秦王嬴政读到都忍不住击节叹赏。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史记》记载,说秦王叹曰: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他说如果能让我与这人游谈,我死而无憾。于是,派兵进攻韩国。

这个时候秦国已经非常强大了,韩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韩王不得不按秦国的要求,交出韩非子,并把韩非子任命为韩国驻秦国使节,由秦国军队带到秦国。

韩非子来到秦国,按理说他应该跟秦王政见一致,而且韩非子本人又是专门研究法学的,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相见会是一个多么欢快的场面。可实际情形却完全相反。

据说,韩非子跟秦王嬴政见面以后,相谈龃龉,甚至引起了秦王强烈的反感,为什么呢?

因为,韩非子见了秦王,他不跟秦王讨论法学,却跟秦王不断地要求,要求秦王不要进攻韩国。这件事自然惹恼了秦王,因为秦国的策略就是“远交近攻”,就是对远处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首先击打近处的国家,等把近处的国家蚕食掉,远处的国家又变成近国,这样才可以逐步鲸吞天下。

而韩国紧邻秦国,正是秦国早期进的目标。韩非子作为韩国使节,要求秦国不要击打击韩国,完全是“爱国心“泛滥,这完全是要乱掉秦国的军政大计。

我们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韩非子学说虽然十分苛毒,但韩非子本人却是一个良善无用,充满书生意气之人。那个时代的文人观念一般都是治国平天下。如果有平天下的机会,即使是平掉自己的国家也在所不惜。

所以,历史上像卫鞅、吴起这些人物是不为自己的祖国服务的,反而去为其他的敌国强盛做努力,而且都干出了一番伟业。韩非子却相反,去执行他作为韩国驻秦国使节的职责。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理论跟实际还是有脱钩的,务实者务不了虚,务虚者务不了实。韩非子这个人作为务虚者,学问很高,自成一派,但是在政治实操上,显然能力很差。

韩非子因此惹恼了秦王,李斯趁机在旁边下蛆,秦王一怒之下把韩非子投入狱中,韩非子刚被投入狱中,李斯立刻悄悄的在韩非子的囚食中下毒,把韩非子毒死了。秦王后来意识到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妥,想把韩非子再从 狱中调出来时,可已经来不及了。

韩非子死后,后人把韩非子的法论文章,总共十余万字,截成五十五篇文论,分为二十卷最终出版,这就是《韩非子》这本书。

《韩非子》这本书,可谓代表着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最高学术水平。韩非子在《定法篇》中自诩,他说“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

他的意思是,申不害把权术这东西 还没有玩到极致,商鞅把法这个东西也还没有做到深处。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韩非子他的基本思想特征有四项:

第一,屈老,也就是歪曲老子。大家知道老子的道论,认为道是万物演化的根据。韩非子把老子的道说成是法,认为法术就是天道。他讲“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他这里讲的“道”已经不是老子所讲的“道”,而是法术之“道”。

而且,韩非子明确的批评老子,因为老子讲恬淡,讲恍惚,他说要“淡泊处之,顺乎自然”,他说用五官、用一般的感知方式不能感知到恍恍惚惚。

韩非子说“恬淡,无用之教也;恍惚,无法之言也。”强调他对老子“道”的歪曲,一定要重新整顿整个道 论的基本内涵和外部形态。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韩非子学说的第二个特点叫非儒,就是全面反对儒家学说。说起来,韩非子本人曾是师大儒荀子的弟子,也就是说,他是儒家出身,是儒家后学,可是他却主张恃术而不恃信。就是你要依靠权术,而不能依靠仁义礼智信。主张尚法而不尚 贤,就是你要崇尚法术而不能崇尚贤良。

韩非子以虎豹喻人君,以雏乌比喻臣。他有一篇文章很有名叫《八奸》,他在《八奸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 也就是他在这篇文章里列出了八种

第一叫同床,也就是跟君王睡在同一个床上的君王的妻子和儿子。他说这是对君王第一大威胁。他说“二曰在旁”,所谓“在旁”就是君王的重臣。古代君王的重臣,其实都是君王的血亲。“三曰父兄”就是第三对君王构成危害的就是君王的父亲和兄弟。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事实上,韩非子这样讲,确实是非常对的。回望历史,春秋时代二百五十五年间发生四十三 起弑君事件,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这三类人做的。所以可谓韩非子眼光毒辣。

韩非子第三个特点叫篡墨,也就是篡改墨家学说本意,以为他的法术制论服务。说起来墨家是代表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发言,但是墨家却同时主张明君独裁。于是,韩非子就借助墨家的这些观点,尚同观,然后提出进一步的纵深讨论。

韩非子在《定法篇》中讲,说“以一国目 视”、“以一国耳听”,就是一个国家只长一个脑袋,这就是君王,一切由君王独断。

所以,中国后来有“墨法之学”的称号,“墨”就指墨家,“法”就指法家,所谓“墨法之学”,就是法家之学。都是从这儿来的。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韩非子学说的第四个特点就是荀。说起来荀子就是韩非子的老师。可由于荀况一方面主张仁义礼智信,一方面主张严刑峻法,因此韩非子批评他的老师,说他的学说是“愚诬之学”、“杂反之词”。我们 从这里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法论精神已经彻底到何等程度了。

韩非子在《显学篇》中讲,他说“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什么意思呢?

他说如果一个家里有一个严厉的父亲,这个家里的孩子就会比较出息,不至于出什么问题。他说如果一个家里只有慈母,这个家里就会出败家子。

韩非子说“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他说母亲爱孩子,比父亲爱的程度成倍的增长,但是孩子听父亲的话,却比母亲的话十倍的有效。

他说“吏之於民无爱,令之行於民也万父”。他说官吏对人民根本不会仁爱,但是他管理人民,人民听令于他却远高于听令于父母。

他说“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他说父母积爱却管不住孩子,官吏无爱却有威 权,人民就听从。他说慈爱和严厉,这两者哪个有效?

这是判然清楚的。

他再度地反复地强调,暴力残忍,严苛才是管理和权力的资源。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韩非子在《主道篇》中讲,他说“道在不可见, 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大家注意这段话讲什么?讲权术。这方面他跟申不害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说,“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他说你执政一定不能在明处操作,要有阴暗之术。他说你一定要躲在 暗处,观察明处的大臣,却不让大臣发现你在观察他,这叫“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他然后又讲,他说就算你发 现了你的大臣的问题,你也不要指明,你找一个机会收拾他。但是你不要表明你已经发现了他的奸情,这叫“见 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韩非子书里充满了这样的阴术之论,我们在这里只举这一个例子,表明韩非子“法、术、势”对“术”的强 调和精妙之论。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韩非子在《八经篇》中讲一段话很有趣。他说“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如果他从基层做起,逐级提拔而升为高官,他说君王你要小心,这种人特别有智慧。

他然后讲,他说对于这种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物。君王要用三种方法节制,哪三种方法?

一曰“质”,二 曰“镇”,三曰“固”。

什么叫“质”?“亲戚妻子,质也。”就是你要把他的老婆孩子扣在京城作为人质,这个官员一旦出事,你就杀他全家,这叫“质”。二曰“镇”,什么叫“镇”?“爵禄厚而必”,就是你要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发财, 包括他贪污,满足他的发财欲,他说这叫“镇”。三曰“固”。什么叫“固”? “参伍责怒,固也。”什么意思呢?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就是你要动不动挑他的刺儿,鸡蛋里面挑骨头,而且动不动就要威胁他,比如说把他吊死之类的。他说你要用这三种方法才能节制这种有雄心有能力从基层提到高层的官员。

他然后讲,他说“贤者止于质”,他说对贤良的大臣,你只要把他老婆孩子扣为人质,他就不会犯事了。

他说“贪饕化于镇”,对于贪管爱财的官员,你只要让他发财,问题也就解决了。然后他说“奸邪穷于固”,也就是有能力有野心的官员,你就要动不动挑他的刺威胁他。

然后他讲,他说“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什么意思呢?

他说你如果不忍心及时杀了他,他就会以下犯上。他说你如果不及时把他掐死在萌芽状态,他就会尾大不掉。

然后接着讲,韩非子说“诛而名实当则径之。”他说如果我能找见一个罪名或者借口,我就立即杀了你。

他下面又说,他说“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他说这个大臣让我很不安,可是我找不见他的罪名,这怎么办?

“行饮食”。什么意思?悄悄在这个大臣的饭食里下毒,毒死他。他说,“此谓除阴奸也。”他说,这 就是消灭暗地里对你构成威胁奸情的好办法。

先秦诸子百家:韩非子

请大家听听韩非子这位仁兄有多么可爱,这就是法家的形象。

韩非子的思想体系,主张法为专制,它的整个法论总纲,五个字叫“上尊而不侵”,就是君上的尊严不受侵 犯,这就是立法的总纲。

标签: 韩非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