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其中一个原因是,人类有“道德”。然而,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如何形成的?荀子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析。
人类发展
人类,必须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要知道道德的起源,必须得先弄清楚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跟其他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须得“吃饱”才能活着。
为了“吃饱”,各种动物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太一样,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大的方式,一种是群体协作方式,一种是单干方式。
两千多年前,荀子对人类群体协作式生活作出分析。荀子说道:“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
这句话表明了荀子的一个观点,即人不可能没有某种社会组织而生活,人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使得整体人类活得更好。
狼群
人的劣根阻碍了人类的群体发展前面说了人要群体发展才能使得人生活更好,接下去荀子还说了几个观点,这几个观点表明了人要做到群体生活,还是有些障碍的。
在《荀子.富国》这一篇里,荀子分析说,如果人们的所欲和所恶不是同一物,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怎么说呢?因为如果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态度不是一样的,那就有可能导致人们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路边有一棵树,树上有很多果实,有人看中了树上果实的味道,有人则看中了这棵树结果时的美景。这样就导致人类的目标不一致了,只要摘果子呢?还是保留果子?这是群体生活的一个困惑 。
现代较为明显的例子是,战争。”战争“产生的原因其根本就是荀子所分析的那样,即“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战争
道德,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争端的方法前面我们分析了人类不能单独生活,但是群居生活又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那么解决人类群居生活的方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道德”。
荀子认为有礼才有道德,遵礼而行就是道德,违礼而行就是不道德。
这里所说的礼,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处之道,“礼”包含了各式各样人类相处的行为准则,古代有君臣之礼、有长幼之礼,陌生人之间还有谦让之礼……,为了宣传这些”行为准则“,文学艺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种很好儒学宣传方式。
也正是有了这些行为准则,使得人在群体生活的同时,不产生前面所说的那些困惑——人的利益不相同时导致的斗争。
古人行礼
“礼”的三个功能其实儒家创立了“礼”内容很丰富,但是总体起到三个不同的功能。
首先一个功能是前面说过的,起到社会行为准则的作用。
另外一个功能是,对人的欲望有调节作用。
众所周知,人都是有欲望的,这是生物的本能,但是有些欲望是不利于群体发展的,所以需要通过“礼”的概念来调节个人的内容欲望。
比如很简单的例子。
走在马路上,有些人就想自由行走,横冲直撞,不受约束,但是“礼”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要学会“礼让”,如此一来,“礼”在无形中起到了压制你原先那个不利于大众的欲望。
第三个功能是“情感的雅化、净化。
“礼”不仅仅可以指导和提高你的社会行为标准,它还能提高你的内心审美,从情感上净化你的所有邪恶之心,使人变得向善。
文明礼让
人之初,恶,自由与约束并存但是,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在没有经过社会或者后天道德上的灌输,都是凭本能活着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这里所说的“恶”,并非有意识地做坏事,而是说“本能的欲望”。
所以,每个人出生后,都要接受社会或者长辈的教导,使他接受和认识“礼”,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整个人类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说到这点,就涉及到“自由”与“约束”的概念。对于这一点,仿佛西方人不太理解这两者的区别。这次疫情就体现出来了。西方人竟然因为戴口罩的问题,而对自由产生质疑。戴口罩的行为,其实也是新时代下“礼”的行为准则,总的来说,“礼”就是不做出损害大众发展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的约束。
在这个范围下,人才能享受自由,如果失去这一点,跟野兽要有什么区别?野兽也是自由的,但他的自由会导致它的群体丧失发展。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今天的西方世界仍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可见西方哲学思维普及,落后的不是一丁点。
我们来总结一下全篇,首先理解了人为何要“群体生活”,然后再说人要实现群体生活的困难点在哪,最后才得出“礼”的方式生活。这是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的其中一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荀子做了非常详细的解析。
荀子的 哲学概念即便放到今天依然很科学,甚至无人能超越,我们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标签: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