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当着周总理拍案而起:“这也困难,那也困难,你们整天干的是什么?难道志愿军战士都是猪?你们去前线看看,吃的什么,穿的什么……”
彭老总的怒吼在中南海居仁堂久久回荡,他越说越激动,说着说着,这位铁打的汉子,流下了热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周总理和会议室的高级干部,都默默低下了头。
这是1951年2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已于1月15日开始,到4月21日才结束,激战正酣。
彭老总把前线丢给邓华,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坐着一辆破吉普,顶着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日夜兼程,向着鸭绿江一路狂奔。
志愿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从10月25日第一次战役,到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结束,就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
紧接着,出于政治考虑,毛主席决定越过三八线。
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占领汉城,进至三七线,举世震惊。
彭老总却怕了,事后回忆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打过三八线以后,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我确实害怕了……”
他如此强烈地感到志愿军已成“强弩之末”,几乎弹尽粮绝,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
他回忆说:“我几天几夜睡不着,总想摆脱困境……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
他回国就是要解决比打仗更要命的后勤问题。
一过鸭绿江,只见粮食堆成山,弹药箱、棉衣一眼望不到边。
彭老总咬牙切齿查看了一个后勤物资转运站,里面正在吃饭的战士边吃肉边抱怨肉太肥,还将肥肉扔进泔水桶。
彭老总猛地冲上去狠狠揪住这个战士的衣领:“你这个败类, 前线的将士一个月都吃不到一块肉,你们还嫌肥扔掉,良心喂狗了?!”
一个干部见彭老总一身泥水、脏不拉稀的,轻蔑地问:“你是谁?干什么的?”
“ 老子彭德怀!”
那个干部吓得浑身发抖:“彭总……实在没法子呀彭总,肉放在这儿送不出去,全烂了,不吃更浪费!昨天发了三十台车过江,刚过新义州全炸了,只有三辆跑过了封锁线,站里一部车都没有了……”
彭老总马上飞北京,2月21日下午1点,到了毛主席住处。
毛主席一晚没睡,才吃安眠药躺下,警卫员拦住彭老总不让进。
彭老总破口大骂:“你们他妈的又不是太监!我有急事向主席汇报!”说着一把推开警卫,闯进卧室,叫醒毛主席。
毛主席一肚子气正要要发作,一看是彭老总,一边穿衣服,一边苦笑:“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你这是有啥子意见嘛!”
听说彭老总竟然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毛主席非常坚决地摆了摆手:“去吃饭,你不吃,我不听意见。”
彭老总匆匆跑去食堂扒了几口饭,一边抹嘴巴,饭还在口里,就找毛主席“诉苦”。
毛主席认真听完报告,知道苦,没想到这样苦,沉吟良久:“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要的就是这句话,彭老总心里第一块石头落下来了。
谈完工作,彭老总突然声音低沉地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负主要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主席沉默许久,突然回过神来,深深吸了一口烟:“其他人家的孩子马革裹尸,为什么毛岸英就不能?没有这样的道理,同样都是血肉之躯,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把这个事当成大事,你这样的想法绝对要不得。”
彭老总含着热泪,缓缓起身,缓缓退出毛主席卧室。
朱老总闻讯赶来探望,对彭老总说:“洗个澡吧,苦了你了。”
彭老总说:“洗什么洗呢,连换洗衣服都没有。”
忙完到凌晨两点,彭老总终于洗了一个热水澡,好久没洗澡了。
一只拿着衣服的手伸过来,朱老总说:“是我的,你看合身吗?”
彭老总点点头:“蛮好的。”
对于彭老总心里第二块石头、具体的后勤问题,毛主席安排周总理开会解决,于是出现开头一幕。
会后,周总理说已经拿出国家财政的60%,用于抗美援朝。
彭老总瞪大眼睛看着周总理……
1950年,中国财政收入是62.17亿元,折合当时22.6亿美元,美国是661亿美元。
中国钢产量61万吨,美国钢产量8785万吨。
周总理对彭老总说:“你放心,后勤的事交给我。”
毛主席说:“大将冲冠怒,惊醒梦里人,不是坏事。”
中央迅速行动,打出一套组合拳。
杨得志的十九兵团携带三个师的苏式武器拔营起程,迅速赶往前线;陈赓、王近山的三兵团立即出川赶往东北。
5500辆即将到达中国的苏制汽车,分给志愿军4000辆。
3月1日,彭老总重返前线,车过大榆洞,看到大批部队和炮车将公路挤得水泄不通时,喃喃自语:“杨得志来得好快!”
大榆洞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想起这次回京对毛主席、周总理的失礼,彭老总一拳击在大腿上:“你这个臭脾气,唉!”
毛主席还亲自致电斯大林,终于说服苏联于1951年中期,大规模出动空军秘密入朝参战,在南起清川江,北到鸭绿江,东至江界、熙川,西达鸭绿江口地区,形成著名的米格走廊,基本掌握制空权,保障后勤出国通道畅通无阻。
当然出了米格走廊,后面还得靠自己。
志愿军后勤出动铁道兵、工兵、护路高炮部队达5.3万余人。
没有雷达,就沿路设立防空哨兵,最高达2万余人,听到飞机轰鸣就鸣枪报警,然后下一个防空哨兵接着鸣枪,类似古代的烽火。汽车就关灯,就近转入地下掩体。
一次,防空哨兵庞林,见美军飞机紧挨着山头飞行。
他气得骂了一句:“他妈的,太欺负人了!”说着举起步枪,砰砰砰砰4发子弹就打得美机着了火,轰隆一声栽到地上爆炸了。
步枪打飞机,震惊了全军,火线推广,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打击低飞美军飞机运动,使美军再也不敢低飞滥炸了。
人民群众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还有好多好多奇思妙想,汽车损失由开始时的40%,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
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高度赞扬防空哨。
最高时参战兵力与后勤人数达1:9,追平淮海战役水平——60万解放军、支前民工543万,而美军是1:10。
到1953年反登陆作战,前线囤积弹药12.3万多吨,粮食24.8万多吨,可供志愿军吃用8个半月。
周总理,兑现了他当初许下的诺言,和志愿军后勤司令洪学智一起,打造出一条“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在短短两年内实现我军后勤现代化,达到甚至超过当时美军水平。
洪学智,1955年、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全世界迄今为止仅此一例。1988年军衔条例取消元帅、大将,上将为最高军衔,仅授予17人。
这些都是后话,在长津湖战役时,参战兵力与后勤人数达1:0.065。
长津湖战役有一件怪事,美军阵地有一个巨大的露天弹药堆,只要一枚迫击炮弹就可以引爆,让美军连同阵地同归于尽。
美军担心得要死,但志愿军迫击炮到处打,就是离弹药堆远远的。
美军后来才明白,志愿军不断地冲锋,就是想缴获那一堆弹药。
结果那堆弹药快打完了,志愿军由于火力不够,还是没打下阵地,唉!
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毛主席和彭老总的既定策略是建立阵地防线,以逸待劳,坚守不出,站稳脚跟:
“志愿军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六个月内,如果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我军也不打平壤、元山。……这就是说,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一百零五页)
哪知道朝鲜人民军兵败如山倒,一泻千里,美军如入无人之境,汽车跑多快就有多快。
志愿军过江第二天,20日,原计划建立防御阵地的地方就被敌人占领。
26日,韩6师7团居然打到鸭绿江边的楚山。
美军顾问少校弗莱明少校,仰天大笑:“哈哈,我成名了,我是第一个到达鸭绿江的美国人!”
韩军很多士兵用水壶里装鸭绿江水,对着鸭绿江撒尿。
美军据说有个一个传统,打到某条江边就来上一泡,竖中指的意思,韩军别的没学会,这玩意一学就会。
当然,3天后,韩军就被志愿军一个回马枪包了饺子,3552名官兵,只有875名“大长腿”跑了。
跑到我们江边撒尿,随地大小便,揍你不死。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志愿军初期有多难,尤其是后勤,几乎是没有后勤。
我们不能生产汽车,后勤线完全暴露在美军的飞机轰炸之下。
了解这个关键,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也更客观更全面。
回到问题,《长津湖》里志愿军没准备好棉衣上战场,就因为军情十万火急吗?
一,军情真的那么急吗?
大都以为九兵团是从江南突然一火车拉到前线的。
1950年9月7日,陈毅就在九兵团高级干部会上宣布取消攻台任务,准备入朝。
随即兵团自津浦路沿线北上,开赴山东,便于机动。
10月29日,朱老总在山东曲阜孔庙,召集团以上干部举行入朝作战动员大会。
10月31日,开赴东北。
九兵团三个军,20军11月7日、27军11月12日、26军11月19日入朝。
当然还是很急很急,不是小分队,是15万大军。
20军11月15日、27军17日、26军22日到达指定位置。
美军陆战1师、美7师近4万人23日到达长津湖地区。
同日,20、27军10万将士,经过8天、6天穿插,完成对美军陆战1师、美7师的战役分割包围,26军在100公里外作为预备队。
原计划25日发起总攻,考虑到连续长途奔袭,极度疲劳,九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决定推迟到27日。
潜伏在雪地的志愿军,时间最长的达6天6夜,导致两个连队集体冻成不朽的冰雕连,还有一个冰雕连是在后来的水门桥。
迟个两三天就不行吗?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百战将星、开国上将宋时轮早就算计在内,本想推迟两天入朝。
据《谢有法将军文辑》记载,宋时轮曾打电话给高岗,提出推迟两天过江,要求直接向毛主席打电话,并估计毛主席很可能会同意,但高岗不同意宋直接与毛主席通话。
谢有法,开国中将,时任九兵团政治部主任。
高岗,开国元勋,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虽然军情十万火急,但迟个两三天是可以的。
二,迟个两三天有用吗?
当然会好点,但作用不是太大。
据《抗美援朝后勤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记载:
截止11月18日,九兵团共发放棉衣141413件,手套23400付,棉鞋172331双,棉帽185319顶,棉背心185876件。
15万人,就棉衣约有1万的缺口,其余都有多。
在行军中发放,有的没发放到位,有的多了。13日发放9万件大衣,九兵团只挑了60460件,其余不要了。
有的还被扔掉了,轻装前进。
刚开始不太冷,一跑就发热,按常识越往南越暖和,而入朝一个礼拜后气温骤降。
出兵前,宋时轮专门去北京请教过相关专家,了解长津湖情况。
根据历史记录,长津湖一般的冬天零下13度左右,最冷的1月份,也才零下27度。
哪知道那年11月就零下3、40度,最低零下54度!
三,有棉衣就没事吗?
据党史出版社出版《开国第一战》披露的伤亡数字,“九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人。
战后总结,20、26、27军对冬装都一笔带过,主要是反映粮食不足。
12月11日宋时轮在《第九兵团对东线作战的检讨》中,总结得全面到位:
“部队入朝后,日夜生活于野外,战时有米也无法煮熟(白天防空,晚上作战),偶尔煮熟送上火线均成冰冻,无法破碎,更无法吃,造成严重的、普遍的饥饿现象……加上冬装未补齐……特别是每夜下雪,衣服普遍透湿,无法烤干。形成大批冻病、冻僵,直至不少数量已经冻死的严重的现象。”
首先也是讲粮食问题,其次冬装,最后强调特别是每晚下雪。
大冬天的,最主要是来口热乎的啊,冷的也行。
还没进入战区带的粮食就吃完了,长津湖人烟稀少,物产贫瘠,有的断粮达7天,平均断粮都在2天以上。
战士们通常将干粮袋里的最后一点碎末留下来,称之为“冲锋粮”。
最后美军从兴南港撤退,留下一些物资没炸完,我58师172团8连剩下3个人吃完一大铁桶窝头煮白菜,59师176团七八个人吃光了一头牛,有的竟活活撑死,饿坏了。
即使对冬装,20军是这样总结的:“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资都未得补充……唯一办法拆被子做袜子、手套、耳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拆完了。”
你看,棉衣是齐的,都知道最容易冻伤的是手脚和耳朵,这些保暖物资没有得到补充。
意思是本来有,从前面数据也可知道,是有多的,但鞋帽手套容易磨损、弄丢,得不到补充。
就是要命的后勤补给问题。
据统计,86%是冻伤四肢。
美军冬装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棉帐篷、火炉等,甚至有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等。
即使这样,美军也冻死几百,冻伤几千人。
最关键还是太冷了。
据志愿军老兵刘伯清回忆说:“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整个就掉了,一点都没的知觉喽!”
特别是宋时轮讲的每夜下雪,白天又不下,让美军的空军发挥了巨大威力。
只能说“天佑美国”,而志愿军人定胜天。
大量冻死冻伤,战斗力大打折扣,而简单地归因于紧急入朝、没时间准备厚棉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低估了志愿军的伟大。
当然,没有棉衣也义无反顾,本身也彰显志愿军的伟大。
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的阿尔法·鲍泽上校对长津湖战役有劫后余生的感觉,他说:
“如果中国人拥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我们绝不可能走出长津湖!陆战一师是侥幸生还!”
长津湖战役后,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为中国军队的勇敢和顽强所感动,他看完战报后,流下了眼泪,对手下说道:
“这是一支伟大的军队,彭德怀是东方杰出的统帅。必须迅速在1951年3月前完成中国同志三十六个步兵师的全部装备订货,还要立刻送过去三千辆汽车。”
都说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徒劳!
志愿军说,我不相信!
正如杨根思所说:“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电影《长津湖》,翻开尘封70年的记忆,感天动地。
每忆英雄身赴国,总令吾辈泪满襟!
标签: 长津湖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