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古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我们把夏商周称之为三代。三代之前是五帝时代。由于历史上西周共和元年记载得比较清楚,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年代和历史就较难以考证了。真知堂探索古中国系列文章,本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则,把从神话传说到信史之前的古中国上古史,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做解说,希望大家喜欢。这一节,为你讲诉妇好的故事。她为什么不被葬入殷商的王陵区?真知堂第一篇探索古中国文章为何要从妇好说起呢?请往下读。
发现古中国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不同的是,古中国的文明从未中断过。根据西汉初年皇家史官太史令司马迁的著作《史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夏商周三代之前,还曾经有过一个五帝时代。
五帝时代似乎是一个家族为王的时代。
最早的是黄帝(这个黄帝和中国后世对君主的最高称号皇帝同音,或许有某些巧合和深层次的意义在里面),紧跟其后的是帝颛顼(他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名为昌意,他又被尊称为高阳氏),再往后是帝喾(他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他被尊称为高辛氏)。
这三位算是上三帝。除了上三帝,其实还有下三帝(包括帝禹,他并没有破坏传统,自建夏朝)。
帝喾之后是帝尧(他是帝喾的小儿子,又被称为陶唐氏),帝尧之后是帝舜(他的身世比较模糊,一般认为他是颛顼一脉的后裔,又被称为有虞氏,后世尊称为大 舜),帝舜之后是帝禹(据说他是颛顼的孙子,也就是和帝尧同辈份)。
从帝尧执政七十年后选拔大舜于平民这事来看,禹是颛顼的孙子的可能性极小,他被后世尊称为大禹或夏后氏禹。
不管如何,五帝的帝位始终是在黄帝体系内传播的。
所以,按照中国中学历史书上讲的“禹传子启,夏朝建立”的“家天下为王朝的标志“来看,中国最早的王朝,似乎不应该是夏朝,而是黄朝。
早期的记载国家史官司马迁并不是最早记录五帝的人,在他之前还有一位或数位国家史官记录了这件事。
其中,最为出名的史书,是战国时代七雄之一的魏国史官(他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记录的,这部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又被称为《汲冢纪年》。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发现颇具传奇色彩。
司马迁死了大约370年后,中国经过三国(魏蜀吴)瓜分东汉政权时期,进入晋代。
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有着盗墓传统的汲郡(今河南省汲县)人名叫“不准”的,盗掘了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结果发现了很多竹简木牍。
这些竹木简记载了从黄帝到战国时期魏国魏襄王二十年( 前296年) 的史事。
可惜这部书在宋朝的时候失传,留下很多轶 文在其他古代文献之中。明代,这部书再次被出版,整理者为南北朝时期文人沈约。这个本子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虽然失传,却依然可以从后世引文中管窥其原貌。
根据它的记载:黄帝死后,诸侯(黄帝之下的各地小王)奉黄帝之像。
“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这件事颇有些蹊跷。
此处不言诸侯奉黄帝之后某帝,而言奉黄帝之木像,联系到中国古文献中黄帝死后,诸侯“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的记载,黄帝死后,很有可能帝位虚悬,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期。
和《竹书纪年》同时期或更早,中国还有一部史书叫做《春秋》。
《春秋》是东周时期地方诸侯国鲁国的史书,据说是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所作。但《春秋》文辞过于简略,以至于后世无法读懂《春秋》中记载的史事。所以后来就有了多篇注解《春秋》的著作出世,最为著名的叫做《春秋三传》:
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和《三传》里也记录了不少五帝时代的事迹。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除了《左传》以外,春秋战国时期关于五帝的记载,散见于《世本》、《国语》、《孙子兵法》、《管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史籍中,到了西汉初年,由司马迁归纳总结集大成于《史记 五帝本纪》一篇里。真知堂已有专文讲述,所引文献在此不再赘述。
至关重要的线索关于中国的上古历史,在五帝之前还有一位炎帝神农氏和太昊伏羲氏的记载传播甚广,几乎与五帝之传说同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广为人知。
后世有好事者,把伏羲、神农和女娲氏补充为三皇,借以凑成中国上古史之三皇五帝时期。
然五帝之历史本就以下三帝所载为多(《尚书》中已经详细记载了尧舜禹的事迹),上三帝则有虚无缥缈之感。早于黄帝的炎帝和太昊氏,则更难以考证。
故学界一般多以五帝时期为信史,三皇时代为传说。
然而,在十九世纪晚期发现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之前,中国所有的上古历史,周朝以上,世界史学界是不信的。
直到1898年,此时尚是清帝国的暮年,一位中下级官员(国子监祭酒),名为王懿荣的学者,在自己饮用的中药汤汁(味道多极苦)中发现了文字。喜好金石学的他大肆收买带字的甲骨,因而引来了举世瞩目的大发现:
安阳殷墟(即殷商王朝都城之废墟)。
殷,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的代名词。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就被称为《殷本纪》。殷,一般和商连用,称为殷商。
关于殷商到底是什么来历?目前还未有定论。
一般认为,商朝的国号为商,来自祖先契,曾经被帝舜封于商这个地方。同样,商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中国学界聚讼,未有定论。
而本文作者认为,商,极有可能来自漳这个字。后文再述。
民国时期,人们在河南省的安阳这个地方,发掘了十几座亚字型大墓。大墓出土的文物显示,这些亚字型(含变形的甲字型,中字型)大墓都是商王之王陵!
由此可见《竹书纪年》所说的,商王盘庚迁都殷地之事确为事实。
商王陵出土的大量用于占卜的甲骨(龟的腹板和牛的肩胛骨)证明,司马迁所说的商汤建国之前的商先公次序是真实的。
也由此可以推定,商灭夏建国之前,确实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城邦。
妇好墓镶嵌绿松石铜柄玉戈
伟大的女性-妇好由于发掘殷墟的时间点不佳,刚好赶上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加上当时的国民政府刚刚成立,全国上下还未进到真正的统一,所以殷墟的发掘工作遇到了不少问题。
但以傅斯年为首的考古队,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如今大部分保存在中国的台湾省。在两岸尚未统一之前,大陆地区的研究人员难以得见。
商王墓玉石水牛
然而,1976年新中国考古人员发现和发掘的这座中等墓葬,却石破天惊的为我们展现了商王朝中后期的盛况。墓主人妇好,这位商王武丁的王后出现在研究者面前。
妇 好,是根据墓葬里大量的青铜器上的象形文字的铭文命名的。在一座青铜方鼎上,人们还发现了妇好的庙号(中国特色的给死去的君王或王后取一个新名字的传统)为辛。
妇好墓玉人
按照中国来自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国有一种名为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特殊的纪年方式。
天干就是日,有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有十二地支,也就是十二月,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和埃及的上古帝王一样,商朝的统治者习惯于以太阳神自居(著名的商纣王即帝辛,也就是太阳神辛)。
这种传统,在上一个王朝夏朝晚期就已经出现。
根据中国最早的可信典籍《尚书》的记载,夏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夏桀,就以太阳自居。所以,当时的人们在怨恨夏桀暴政之时,对上天发问:“夏桀你这个太阳什么灭亡?我们要和你同归于尽!”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尚书 汤誓》
埃及的太阳神拉
根据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夏桀的太阳神名字为癸,也就是十天干之最末一个。
他为什么叫癸(读音鬼还是贵?这两个读音会预示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至今无人能正解。
但似乎商人的天干称号(商汤为大乙,其子为大丁,其孙为大甲等),中国学者多数认为是死日,即商的后王祭祀先王的日子(这种习俗在今日的中国依然存在。活着的人办生日庆典,死去的人则不再办生日,而在其死日为其办理祭奠活动)。
妇好,似乎死于辛日。但也有可能是其活着时候商王武丁给她的封号(无法确定墓葬里埋葬的司母辛鼎到底是妇好生前所用还是死后铸造的)。
这位王后似乎死于难产,且英年早逝。所以她死后,商王没有把她埋葬在传统的王陵区(国王家族墓地),而是埋葬在宫城里,好让自己时刻得以看见她的坟墓。
这件事以今日之眼光来看极为诡异,但对比参照古代印度的泰姬陵,就会发现其故事何其相似。贵为王者,依然相信有爱情的存在。
所以,妇好墓葬虽然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小墓,却出土了数量极多的珍贵玉器和青铜器。商王武丁对待自己这位年少即逝的王后,可谓不薄。
然而,这位王后亦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后之一。她不仅貌美,还崇尚武力,并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和领地。她不但是妇好的妻子,还是一位领主,更是统兵打仗的大将。
甲骨文中商朝对外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就是妇好统兵讨伐羌方的战争。
这一次,妇好出动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三千人,商王还为她征召了一万人作为武力的补充。
“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甲骨文卜辞》
这次战争的结果如何,甲骨文中没有记载,但妇好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并为商王诞下了王子,这事却记载在甲骨文上。妇好的生平到底如何呢?
登妇好三千登旅万
未完待续:下一节,为你讲述妇好一生和墓里珍宝的故事。敬请关注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一起来探索古中国的秘密吧。
标签: 上古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