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官制,是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是古代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唐官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持较为繁杂的人-事分离制度以及职位结构与品位结构的复杂性。了解一些唐朝官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唐朝的文化。
唐初以来,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之外又有九寺五监,正副长官称卿、少卿。九寺五监形式上独立,实际上是与六部配合的办事机构。此外还有流外九等。
三省为中央最高中枢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史称三省行政制度。
“三省六部”制与皇权形成相互制约机制,但没有宰相这个专门职务,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即为宰相,尚书省的长官加仆射衔的也是宰相,加参知政务、参预机要衔的其它官员也可称为宰相,加平章事的也是宰相,宰相最多时多达二十余人,这种由众多“宰相”参加的“议政堂”式的决策机制,大大提高了决策水平,当然也存在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低的问题。
从玄宗起,他厌于三省议政的繁琐,常引姚崇、宋璟等到便殿专咨并委以重任,三省行政制度开始向宰相专权方向发展,待李林甫整倒张九龄之后,宰相专权愈加严重。杨国忠时,他先剥夺门下省复核之权,再取代尚书省执行之权,集出令、复核、执行大权于一身,宰相专权达到极点。从三省议政制度到宰相专任,是体制机制上的变化,是唐朝“人亡政息”的起点,从宰相专任到宰相专权,虽有本质区别,关键在于用人,如畏用得贤,固然无妨,一旦得奸,必败政务。姚崇、宋璟为相时,就出现了宰相专任的情况,但他们人品比较正直,不致于因人废政,而到李林甫、杨国忠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再者,姚崇宋璟是唐玄宗即位前就到中央政府任职的官员,从这一点上讲,唐玄宗是借助武则天时期形成的行政体制发展的,或是武则天治政的延续,唐玄宗不但没有继承李世民、武则天的为政经验,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出现了问题。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当时唐朝官员品级大致分为九等,以前“三品”为例:
1、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2、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3、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唐代官员根据品级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唐朝“三品”以上官员致仕者可享受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本品现任官之上,以表尊崇。这些制度和规定对于鼓励官员退休是有一定作用的。
标签: 唐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