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滴答历史 254 0

你感到一阵阵的眩晕。

你站在七星坛的第三层,手托桃木宝剑。

你已经在这里站了两个时辰,长时间举着的手臂已经在微微发抖。在这一层共有四人,其他三人有的手捧香炉,有的手执长竿。

诸葛先生已经借风完毕,早就下坛去了。此时东南风已起,供桌上的供品、蜡烛、天书等等东西被吹的东倒西歪。

你不知道还要在这里站多久,诸葛先生并没有和你们交待,也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回来。

突然,一位将军急急得赶来,大声问你们道:“诸葛先生在哪里?”有人答道“刚才已经下坛去了。”“嗨!”将军懊悔一声,急急忙忙的追下坛去了。

1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领大军80万,战将千员,兵进赤壁,想要把江东连同“大乔小乔”一起据为己有。

时任东吴水陆三军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率众将坚决抵抗,并与诸葛孔明定计火烧曹魏战船。怎奈当时正值隆冬,用火攻尚欠东南风。幸得诸葛亮幼年习得奇门遁甲之术,在南屏山修建七星坛,借得东南风三日三夜,又有黄盖诈降,阚泽下书,庞统巧献连环记,助周郞火烧曹军,一战成功。

是日,南屏山上,周瑜调拨五百精壮士兵修筑七星坛,取东南方赤土,以一夜之工建造完成。

只见这七星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七星坛如此布置,当然是要掩人耳目了,确切的说,是要掩周瑜的耳目。

诸葛在七星坛借来东南风,其实是观察了天象,熟知节气变化的规律而已,周瑜却以为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功,誓杀之以绝东吴后患,以至最终被诸葛亮气死在巴丘,英年早丧,不禁令人唏嘘。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这七星坛,是按中国五行五方之位建成,每层高三尺,共九尺,是取“九”的极数之意。东西南北四面旗色,是按五行之法排布,东青木、南红火、西白金、北水黑、中黄土,所以东面青旗,北面皂旗,西面白旗,南面红旗。又有四方四兽镇守,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后来成为镇守四方之四神兽。下层插二十八宿旗,这二十八宿,指每个方位由七只星宿组成。

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这七星坛上的卦旗,也是按此排布。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虽然这七星坛,只是小说中一个临时搭建的建筑,却是属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大类,也就是礼制建筑。

什么是礼制建筑呢?

2

一般说来,礼制建筑中为“祭祀”而设的特殊建筑,比如效丘、宗庙、社稷,或是为宣传、教化大众而设的建筑,比如明堂辟雍、学校等。什么是明堂、辟雍?咱们后面会讲。

此外,在住宅或宫殿建筑里面,因礼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建筑元素,比如阙楼、钟楼、鼓楼、华表等等,这些存在于其他建筑类型中的部分,也是礼制建筑,或者说叫作建筑上所需要的“礼器”。

在“祭祀”这件事上,中国人和西方有不同的理念。中国人的“祭祀”,更多的是“礼”的需要,是一种祭拜的礼仪,而非对神的崇拜。而西方在早期文明中,包括埃及、希腊,甚至印度、西亚等地,都是塑造出主宰天地万物的神,为了祭拜这些神,建造了很多巨大的神庙,更有宗教的味道。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中国古代很少有非常巨大的庙宇,而是建造了不少满足人们举行仪式的地方,用来表达人与天地的至诚关系,所以诞生了很多参照“天圆地方”等对天地的崇敬之态而建筑立的礼制建筑。

中国古代很早就在效外设坛,用来祭祀天地。

《广雅》里说:“圆丘大坛,祭天也;方泽大折,祭地也。”《周书》也写道:“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农量,先王皆与食。”

这里的"圆丘”,指圆形的坛,“方泽”,指方形的坛。也就是《周礼》中说的“夏至祭地于泽中之方丘”。

祭祀这种事,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周官》曰:“苍壁礼天,黄琮礼地”,就是说面向着天祭天,面对着地祭地,所以才有“坛”这种高大的室外台式建筑。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祭祀时,人是在高高坛上,会觉得自己离上天更近,在坛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会更有“天人合一”的感觉。所以在郊外设立高高的坛——“郊丘”来祭祀天地就成为古代皇帝们的必选项。

我们以前聊中国建筑的高度问题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坛”,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礼制建筑。

这种建筑形态,是中国古代建筑往高空发展的一个结果,它是举行重大的祭祀、庆典的地方,比如誓师、拜将、封禅、盟誓等等。

单从建筑设计上来说,这种建筑形式也是很适合举行大型集会活动的,主要因为它有宽大平整的场地,本身就具有舞台化的效果,又是居于高处,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这种集会而生的。另外,从技术上看,建立一座“坛”的技术难度,似乎也大大低于建立一座礼堂吧。

3

提起历代王朝的礼制建筑,就不得不提起一处,那就是北京的天坛。看,也是一座“坛”。不过,天坛可不是那个有圆圆顶子的三层圆建筑,天坛实际由三组建筑组成,圆形三层大殿是祈年殿,再往南的圆形小殿是皇穹宇,皇穹宇的南面,才是那个“天坛”,也就是圜丘。这里才是真正祭祀所在的地方。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我们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时,多次说到“左祖右社”,这个“右社”,就是指社稷坛。《孝经纬》中说:“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址,以报功也。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也就是说,“社”和“稷”在古代是两位神,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祭祀这两位神,为的是五谷丰登,人民安乐。

祭祀这两位神,自然要用到“坛”这种建筑形式了,所谓“天坛”,就是指祈年殿南边的那个三层的圆形平台,也就是圜丘了。而祈年殿,则是谷神之庙,也叫“官稷”。

天坛是中国建筑中非常独特的建筑,天坛的建筑有非常多的象征意义,比如四根柱代表四季,十二根金柱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十二根檐柱代表一日十二个时辰。”圜丘“的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的倍数等等。这种象征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也是一种独特的特点。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周书》上说,“诸侯受命于周,乃建立太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焘以黄土”。壝[wéi],就是指祭祀建筑四周的矮墙;焘[dào],是覆盖的意思;骊土,就是黑色的土,“骊”原意是指纯黑色的马。

看明白了吧,这就是说“社”这种祭祀建筑,是按五行五方来设计的,东青木、南红火、西白金、北水黑、中黄土。不知这是不是最早将五行应用于建筑上的例子。

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著名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在南屏山借东风时用的七星坛,就是一种礼制建筑。

书中写道:“...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这里面不单有五行五色,还有五行方位,也就是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且又牵扯到一套更复杂的古代天文系列,即“28星宿”,也就是组成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28个星宿。

这一说可就多了,我们就不展开了,你也可以回忆一下《西游记》里的奎木狼、娄金羊、房日兔、亢金龙这些神仙。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4

刚才我们说了“社稷”是古代两位神仙,但“稷”神似乎要比“社”神出现的晚。周朝已经“建立太社于国中”,而到了汉代,才为“稷”神设庙。《汉书》里说“社者,土也。宗庙,王者所居。稷者,百谷之主,所以奉宗庙”,又写道:“‘...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也就是说,在汉代,官社制度已经稳定成熟之后,才有的官稷制度。

如果我们今天来看汉长安城的遗址平面图,会发现官社和官稷都建在长安城的南面,还有宗庙、辟雍等十多处礼制建筑,这都是当时考古发掘工作的重大发现。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汉长安城平面复元图

据考古发现,最先完成的是明堂和辟雍,完成于汉平帝元始四年,也就是公元4年。同时还兴建了官社、官稷,最后又在这两组建筑的中间,修建了王莽宗庙,也就是平面图中面积最大的那些方格的地方。

礼制建筑除了祭坛,还有一个组合,或者说体系,就是宗庙、明堂和辟雍。

《释名》说:“宗,尊也;庙 ,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这么看来,宗庙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以祭祀祖先。《礼记》中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可见,祭祀的规格也是规定好的,有数量上的不同。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王莽九庙

这里的“昭”和“穆”,指的是先祖的辈份,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谓之“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谓之“穆”。

上面说的“王莽九庙”,实际上是12个庙,这里取“9”的极数,所以叫“九庙”。那么为什么“天子七庙”,而王莽的宗庙却有十二个之多呢?这个解释起来就复杂极了,简单的说,就是王莽宗族人数庞大,代系复杂,光王莽的始祖就有五个,这宗庙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宗庙、明堂和辟雍在性质上是差不多的,都是祭祀祖先用的礼制建筑。

民间的“宗庙”是祠堂,而皇帝家的“宗庙”就是太庙、明堂辟雍这些建筑了。实际上,明堂辟雍指的是一组建筑,明堂是建筑,辟雍是在明堂外环绕一圈的环水,所谓“环水为雍”,意为圆满。“辟”就是“璧”,是一种圆形的玉,专为皇帝所有。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说:“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祭祀,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之明堂,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就是说,明堂,是皇帝的太庙,也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夏代叫“世室”,商代叫“重屋”,周代才称作“明堂”。

古代的明堂,除了祭祀之外还有多种用途,可以用来大宴宾朋,也可以当作学堂,或用作选拔人才的地方。其实对于皇帝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小型的政治中心了。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明堂辟雍

《白虎通》里说:“天子立辟雍,行礼乐,宣德化,辟者像璧,圆法天;雍之以水,像教化流行”。东汉桓谭《新论》里也说:“王者作圆也,如璧形,实水其中,以圜雍之,名曰辟雍,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这个天子所立的“辟雍”,可以“行礼乐,宣德化”,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宣扬皇家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古代的中央宣传部。

清代的辟雍,在国子监内。由于宣传教育的工作越来越多,辟雍就发展出太学、国子监等其他单位,总之也是为了宣传国家思想。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就是由此而来。

诸葛亮借东风所造的七星坛,原来这么厉害

《汉书》里说:“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这个“校”字的含义已经存在了四千年。看出来了吧,这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是最好的宣传教育的时机,古代人都不会放过这个时机,更别提聪明的现代人了。现在很多乡村的祠堂,还在被当做学校来使用,进行教育和宣传,这就是起着“明堂辟雍”的作用。

我们今天聊的礼制建筑,功能上是用于祭祀,有和神明对话的意味,但实际上是出于礼法和制度而存在。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只是中外文化的不同。

这次就聊到这儿吧,感谢你在文章开头的友情出演。下次见。

(完)

参考文献:《华夏意匠》

标签: 诸葛亮借东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