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完人”吗?如何来评价他?

滴答历史 88 0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设坛祈祷,要风得风,果然大货把曹操的战船烧成灰烬,从而借助上天神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他还能预知天相,判断日后有雾,淡定接受周瑜的刁难,勾引曹操上套,顺利诱借十万支箭。

艺术作品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智慧超群,犹如通晓天意的神灵。

我们知道,小说戏剧里的诸葛亮的确犹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状诸葛之智近乎妖”的嫌疑。“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经典故事虽然被人们口口相传,但却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东西。

诚然诸葛亮的才能不一般,品行在高处,称得上一代贤臣。但是,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没有《三国演义》里描写得那么神奇,他也有自己的短板。

那么,诸葛亮的缺点是什么呢?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完人”吗?如何来评价他?

如果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人没有绝对的优点,也没有绝对的缺点,它们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侧面,或者说优缺点有转化的可能。

处事谨慎毫无疑问是诸葛亮的优点,但是他太谨慎,又为人们所诟病。

一方面,谨慎意味着细思、稳妥、冷静,往往是成大事者必备的潜质;而另一方面,谨慎又暗含着猜疑、犹豫、胆小,往往会贻误战机,错失良机。

诸葛亮为人谨慎,处理家国大事,犹如老妇人绣花一般仔细认真,因为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蜀汉奠定了根基。但是,由于心思绵密,在魏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后,诸葛亮思前虑后,认为这个建议风险太大。小心谨慎的惯性,让他否定了魏延的策略。

《魏略》中记录了当时魏延对诸葛亮的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魏延的计划具有很大的冒险性。但是,这个奇谋一旦成功,长安归于蜀汉,诸葛亮的北伐大计就会取得阶段性成果。

魏延的奇谋很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味道,既有赌一把的豪气,更有舍我其谁的毅力。面对魏延,一向谨慎的诸葛亮认为此计实施起来难度很大,风险太高,他弃而不用。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完人”吗?如何来评价他?

冒险偷袭成功的战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谁也不敢说自己打的全是胜仗。蜀汉灭亡时,邓艾率领士卒们“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虽然历尽艰辛,但终于偷渡成功,兵临成都城下。

在邓艾偷渡阴平关前,没有人想到这是一条悬崖丛生、峭壁挡道的不归路,正是邓艾的大胆,冒险,魏国将蜀汉灭亡。

因为诸葛亮不予采用,魏延的胎死腹中。如果魏延的子午谷计划能够成功,三国后期的战局或许完全成为另外一种情态。蜀汉后来不得不面对强大的魏国。

诸葛亮式的自信有刚愎自用的痕迹。早在隐居期间,诸葛亮就“每自比於管仲、乐毅”。管仲是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的关键人物;乐毅是连破齐国七十二城的钢铁侠士。

不自信,无人生;太自信、毁一生。还没有出道的诸葛亮常常把自己看做管仲乐毅,是他自信?是他狂妄?

诸葛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臣,他事必躬亲。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过手,是别人没能力,还是不大放心别人,诸葛亮很有自傲的味道。

如何用人?最能看出一个人精神风貌和气度境界。

诸葛亮真的是一个“完人”吗?如何来评价他?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受人诟病。魏延勇猛过人,在镇守汉中的人选上,大家都认为只有张飞能担起重任,但刘备却选中魏延。

而在诸葛亮眼里,魏延性格孤傲、谋略能力欠缺,只是让他在第五次北伐时担任前锋。

对于马谡,刘备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诸葛亮认为马谡才智过人,和他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镇守街亭的人选上,诸葛亮坚持使用马谡。可是,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己吞下了自己种的苦果。

因为有缺憾,人生才显得丰富多彩;因为不完美,人才显得有血有肉。

生逢乱象环生的三国时代,诸葛亮是有缺点的能臣,而不是神妖。

标签: 对诸葛亮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