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滴答历史 126 0

刘备、诸葛亮堪称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搭档之一。当年,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三次拜访还只不过是个山野村夫的诸葛亮,用满满的诚意请得后者出山,缔造了“三顾茅庐”的佳话。对于诸葛亮,刘备曾高度评价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与之相对的,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感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客观来说,刘备与诸葛亮各具才华,前者有枭雄之资,而后者则是人人称颂的贤相。不过,尽管都有着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但作为蜀汉政权两代掌舵人的刘备和诸葛亮在用人方面还是有着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那么,仅从提拔、任用人才的能力上来说,这对君臣谁更出色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例子看出二者的差异。提到诸葛亮的用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被其委以重任,但却铸成大错的马谡。马谡本是荆州名士,后来跟随刘备入蜀,先后担任过绵竹、成都的县令和越隽郡太守。据《三国志》记载,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因此得到了诸葛亮的欣赏。

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然而,刘备却并不看好这位喜欢高谈阔论的青年才俊,于是在临终前专门叮嘱诸葛亮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对于先主的判断,诸葛亮并不认同,于是此后仍然封马谡为参军,时常与之谈论军事从白天到黑夜。建兴三年(225),诸葛亮为解决南中的威胁而亲自出征,临行前马谡认为南中地处偏远,如果单纯采取剿灭的做法难以使其真心归附,于是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

对于马谡的看法,诸葛亮十分认同,于是在征讨南中期间恩威并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此之后,诸葛亮对马谡更加器重,甚至在三年后的第一次北伐时力排众议将其任命为了前锋。与曹魏兵马相持之后,马谡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了南山之上,结果魏军极富作战经验的张郃直接阻断了蜀汉兵马取水的道路,并一举夺下了街亭,让原本进展顺利的诸葛亮没了进军的据点,只得选择撤军。

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马谡的错误决策和面对部将王平多次劝谏充耳不闻的傲慢、固执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这也完美印证了当初刘备“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与马谡相反,名将魏延是被刘备重用,而诸葛亮则对他并不看好。魏延本是军中小卒,后来随刘备入蜀时立下军功,被提拔为了统领亲兵的牙门将军,此前赵云于长坂坡救出幼主及甘夫人立下大功,同样也是受封牙门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攻下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当时大臣们都觉得应该任命能力突出且资历极深的张飞镇守汉中,就连张飞自己都觉得毫无悬念。然而,刘备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由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魏延担任汉中太守,史书对此的表述是“一军尽惊”,可见当时人们有多么诧异。

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面对主公的提拔和重用,魏延表示:“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事实证明,他也确实将镇守汉中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同样是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但诸葛亮委任马谡导致了街亭失守,而刘备委任魏延却没有酿成什么大祸。

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诸葛亮提拔马谡担任前锋时就有很多人提出应该让经验更加丰富的魏延承担这一重任,但素来不喜欢魏延的诸葛亮没有采纳。如果当初镇守街亭的是更加熟悉实战的魏延,或许第一次北伐就不会以失败草草收场了。另外,汉中太守的热门人选张飞最终因性格粗暴而被部下暗杀,刘备恐怕也是顾虑到这一点才没有将汉中托付给他,这更加体现了他对部下的熟悉和选用安排人才的能力。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定谋反,因此不但不加以重用,还定下遗计将其铲除。然而,就连《三国志》都表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由此可见,相比于诸葛亮的冷落和压制,刘备重用魏延更像一个正确的选择。

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谁更会用人?几个例子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刘备尽管可能没有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和理政能力,但却和自己的先祖刘邦一样,有着出众的用人眼光。当然,这一方面也要归因于相比于诸葛亮,白手起家的刘备可谓尝尽世间冷暖,因此对于人性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标签: 对诸葛亮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