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湖北省赤壁市的赤壁古战场遗址,有一座“武侯宫”,武侯是指诸葛亮的谥号,因诸葛亮生前功劳大,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宫则是道教建筑名词。武侯宫初建于宋朝,相传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的地方,因此又称“拜风台”。
现在的武侯宫是经历现代人修建而成,1936年重建时还发掘出土了一件残字石碑,据专家考证,残碑上原本应刻有“祭风台”三个大字。这似乎更加证实,这里就是诸葛亮借东风的地方。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呼风唤雨的神奇人物。那么,在现实中,诸葛亮果然借来东风了吗?
其实,在赤壁当地,冬天起东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即使是小孩子,也能随口背上几句天气谚语。“夏天蚂蝗水面浮,天变不会过中午;冬天泥鳅翻肚皮,不等鸡叫东风起,傍晚天空出现豆腐块云彩,两三天定有东风起。”
赤壁地处江南,而江南多暖冬,冬至后起东南风较为常见。诸葛亮只不过是善于收集信息而已。那么诸葛亮知道东南风必起之后,为何还要搭土台、祭东风呢?
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故事,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借东风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金蝉脱壳,他知道周瑜很嫉妒他的才能,周瑜曾说过,此人东吴不能用,东吴之患也,还悲叹“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也知道,在他借到东南风之后,周瑜一定会过河拆桥,将他杀掉。于是,在借东风时,诸葛亮要求士兵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东南风起后,由小道童代替继续表演,他则由台边的小道绕至江边,周瑜赶忙派人追赶,结果也无济于事了。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呢?
专家告诉我们,在各种史料的记载中,并没有找到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记载。但草船借箭却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在《三国志·吴主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权,指的就是孙权。公,就是曹操。
这段文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与孙权在安徽巢湖附近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曹操决定让军队坚守不出。
这一天,孙权借水面有雾,乘战船闯入曹军前沿,打算观察曹军的部署。当战船行驶到曹军附近时,不料被曹军发现。曹操生性多疑,由于水面雾大,他怕有埋伏,不敢出战。于是曹操下令弓弩齐发,乱箭射向孙权的战船。
不一会,孙权的战船就因中箭太多,船身逐渐倾斜,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就在这一危急时刻,孙权果断下令:调转船头,使船身的另一侧受箭。不一会,船身两侧就被射满了箭,船只也恢复了平衡,并安全返航。
曹操对孙权的英明赞叹不已,并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一句名言。
原来,“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并不是在赤壁之战中,故事的主角也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诸葛亮,而是孙权。而孙权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借箭”,只是为了刺探军情。
原来,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以这段史实为基础,经过自己的改编和艺术加工,才创作出我们熟知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标签: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