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中原王朝不仅把朝鲜纳入过中国版图,并且还纳入过多次。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才让朝鲜以中原王朝的藩属国的身份存在。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原王朝放弃直接统治朝鲜半岛,我觉得有四点原因。
第一、地理因素朝鲜半岛虽然看似离中原很近,但从地理上来说,其实距离很远。中原王朝要想直接控制朝鲜,最起码要先控制辽东半岛。但是古代的辽东半岛,属于农耕文化区和渔猎文化区的拉锯战地区。很多中原王朝,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占据过辽东半岛。如此一来,像北魏、北齐等中原王朝自然也就不可能直接统治朝鲜了。
后来的北宋王朝更衰,连幽云十六州都没有控制过。宋朝人去一趟幽州还要出国,那就更别提什么统治朝鲜半岛了。
而一些曾经控制过辽东半岛的中原王朝,比如大汉、大唐、大明等,他们在实力鼎盛的时候都很强大,压着东北渔猎民族,对朝鲜半岛也有极大的震慑力。但一旦当中原王朝的实力出现衰落,在与东北渔猎民族的战争中失利,辽东半岛必然会丢。当辽东半岛被掐断后,朝鲜半岛自然也会不保。
所以说,中原王朝能不能控制朝鲜,取决于中原王朝能不能控制辽东。有些中原王朝在历史上弱的一匹,控制朝鲜半岛对于这些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个梦。
第二、从中原进攻朝鲜,易守难攻。朝鲜半岛是多山多水的丘陵地带。尤其是在半岛的北部地区,八成土地都是山区,平原地形极少。相比之下,现在的韩国,也就是半岛的南部相对来说,平原多一些。但中原民族进入朝鲜半岛必须要从北部进,也就是必须要从北部的山区的地形攻入,这无疑就加大了中原王朝进攻的难度。
更让人头疼的是,朝鲜半岛过于狭长,南北长达一千公里,这要是放在中国,可以从北京走到上海了。历史上的中原王朝,比如西汉、大唐、大元、大清,曾经都在短期内前突进了朝鲜半岛北部,但是往往都是在突破至汉江一线后,就要往回缩。而回缩的原因其实就是半岛地形因素导致的。
补给线太长,半岛地形奇差,再加之朝鲜半岛的纵深很大。打起来真的很困难。
但是如果把进攻方向倒过来,选择从海上攻击朝鲜,比如从日本侵略朝鲜半岛,那就比较容易了。当日军从釜山登陆后,可以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直接杀到半岛北部。
第三、经济上不划算中国是一个陆权国家,并且是一个内向的封闭型国家,没有什么海权意识。中国人衡量一个地方值不值得打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这个地方适不适合种地。
朝鲜半岛的地形前面提到了。多山地貌,产的粮食能勉强能养活半岛的土著。有时候遇到灾荒年,中原王朝还得救济他。这种给中原王朝增加负担的地区,打下来也只是浪费粮食。费力九牛二虎之力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统治成本太高。
因此在元、明、清三代,朝鲜才会在被中原王朝列为不征之地。
第四、朝鲜一直都对中原王朝很顺从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经济上不划算,不值得占领的地区有很多。比如大明建立时,西域和云贵原本也都属于不征之地。并不是只有朝鲜才独享的待遇。但经济上不划算,被列为不征之地,同时还对中原王朝足够谦逊的地区,那就只有朝鲜一家了。
比如说,朱元璋早期也不想征云南。但是镇守云南的蒙古梁王给脸不要,死不投降,惹得朱元璋大怒,于是傅友德、蓝玉、沐英兴兵征讨云南。并在征服云南后直接纳入版图。这就是作死导致的结果。
相比于不知死活的蒙古梁王,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那简直就是个明白人啊。当年高丽王让他征讨大明,他表面上答应的很好,但暗地里却回朝夺权,还认了大明为宗主国。这种主动跪在地上拜大哥,心甘情愿当小弟的藩属国,大明好意思出兵打人家啊?
同样的情况还有大唐、大元、大清三代。当年的新罗对大唐十分恭顺,大唐在打完不听话的高句丽后,也就把新罗列为了藩国;
高丽对大元也是如此,称臣纳贡这只是最起码的,高丽还要给蒙古人定时定点的送点人参和送美女过去。并且所有的高丽王子都要到大都接受奴化教育。这样的傀儡王朝,打与不打都是一回事。
最后是清朝。大清是真的瞧不上朝鲜。当年皇太极亲征朝鲜,活捉了朝鲜国王,但是皇太极最后也只是逼其称臣纳贡,斩断朝鲜与明朝的关系。并没有直接吞并朝鲜。后来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向李鸿章建议吞并朝鲜半岛,自己纳入清朝版图,否则日本必然会吞并朝鲜。
但是最终满清高层以“嫌麻烦”为由,拒绝袁世凯吞并朝鲜的建议。
综上所述,中原王朝对朝鲜的态度,其实只取决于一点——服与不服。
顺从于中原的朝鲜半岛政权,如新罗、高丽和朝鲜,中原王朝都不征,维持中原王朝与半岛的宗藩地位。
不顺从中原王朝的半岛政权,如卫氏朝鲜和高句丽,中原王朝就要以武力打压,直至消灭这些政权为止。
但是消灭了这些敌对政权也没用。因为古代的朝鲜半岛太穷了,中原王朝占领朝鲜,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并且朝鲜的地形地貌也很不利于中原王朝长期占领。因此在元朝之后,中原王朝也就不再征讨朝鲜了。改直接占领为称臣纳贡。并一直维持到了甲午战争前夕。
标签: 中国历史时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