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今天的中国地图,会发现从河北最南端的大名县到江苏最北端的丰县距离可真不算近,需要经过河南、山东2省,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济宁市以及河南省濮阳市,及它们所属的南乐县、莘县、范县、鄄城、郓城、巨野、金乡等7个县,直线距离约220公里。
今天河北、江苏两省位置示意图
其实在100年前的民国时期,从河北最南部到江苏省最北部则并不算远,仅需要经过山东省的3个县,约100多公里的距离。
之所以当时两省之间距离如此近,是因为当时河北省南部省界并不像今天这样呈东西平直状,而是向南在河南、山东两省之间伸出了一条南北长、东西窄的一块区域,在那块区域里从北向南依次为大名县、南乐县、清丰县、开县、长垣县、东明县。东明县位于这块区域的南端,以它来计算河北、江苏两省之间的距离,不就比今天缩短了很长一段距离?
民国时期两省位置示意图
1948年《中国分省新图》河北向南方伸出来的区域
那么为何当时河北省界会向南“伸出”那么远,又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变成今天这样形状的呢?
先来看看那样的省界是如何形成的
元朝面积广大的“中书省”
这种状况发生在明朝刚建立时。明朝取代元朝之后,将元朝时候覆盖今天河北、山西、山东三省及河南省北部、内蒙古部分地区面积广大的“中书省”分成了几块区域,其中就形成了今天河北、山西、山东三省的雏形,并且为了吸取唐朝以来地方军阀割据的教训,在设置省界时就采取了“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相结合的方式。
山川形便,就是采用自然界山脉河流的走向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
犬牙交错,是把某些采取“山川形便”之后,容易形成较为封闭的行政区域格局打破,使之不能形成独立的空间,避免独自坐大、脱离开中央的统治。
明朝的北直隶
今天的河北省在明朝南部为北直隶,其最南端就是大名府。大名府是在元代大名路的基础上设置的,它伸入到河南、山东之间,就是“犬牙交错”之地。由于大名府及周边一带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并且有黄河、永济渠等众多河流作为天险及运输通道,如果有军阀掌握这一带,可以拥兵自重形成较强的势力。比如唐末到五代时割据这里的“河北三镇”之一、魏博节度使就驻今天大名县,拥兵十万,形成了割据力量。
唐朝位于这一带的“魏博节度使”
明朝把划分省界时就把这一带划得支离破碎,把这个有限的空间分给三个省,并且还让北部的直隶一部分“伸”到河南、山东之间很远,有效的避免了单独的势力在这里一方独大。
明朝的大名府领1州:开州;10县,大名、元城、南乐、清丰、东明、长垣、内黄、滑、魏、浚。
清朝的直隶省
雍正三年,割直隶大名府内黄、滑、浚三县分隶河南省彰德府和卫辉府;乾隆二十三年,又把魏县分给了大名县和元城县。到清末大名府辖一州六县,即开州、大名、元城、南乐、清丰、东明、长垣。
1906年地图上的河北与江苏相对位置示意图
但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清朝,东明县都一直属直隶大名府管辖,1928年因为政府迁到南京,再称直隶已不合适,就改名为“河北”,东明县就成为了河北省最南端的一个县,而江苏省最北端的县是丰县,两者距离不算很远,仅相隔山东省的曹县、成武、单县3个县,这样的距离在今天看来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可谓是极近的了。
河北省界是什么时候变成今天这样形状的呢?1949年5月,华北完全解放。7月25日至27日,华北人民政府决定在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设立平原省,平原省省会驻新乡市,下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原属河北省的濮阳(开州)、清丰、南乐、长垣被划入平原省濮阳专区,而东明县则划入菏泽专区。 大名县则被留在了河北省。
平原省地图
1952年平原省被撤销,其行政区域湖西、菏泽、聊城3个专区被划归山东,新乡、安阳、濮阳3个专区被划归河南,原属河北省的濮阳、清丰、南乐、长垣、东明随所属专区分别划入山东、河南。河北省南部少了这个伸入山东、河南省一大块区域,自然也等于离江苏远了许多。
那么,现在是河北距离江苏最远的时候吗?也不是,两省距离最远的时候也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当时河北南部被划入平原省,而江苏省北部的徐州仍由山东省代管,当时江苏省最北部、距离河北最近的地方是今天徐州市铜山的三堡镇,这样算来比起今天又要远了丰县、铜山区和徐州市区几者相加的距离。是河北距离江苏省最远的时候。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标签: 中国历史时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