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理解中,我国河南、河北两省是因为黄河而得名的,顾名思义在河岸南部称河南,在河岸北部称河北。不过大家现在看地图,河北离黄河最近的地方也有100公里以上,从而对河北之名是否来自于黄河而有了怀疑。
看看大名县城离黄河有多远
其实在历史上以河南、河北做为行政区域名字的使用是在唐代,而这个“河”就是黄河。后来随着朝代的改变,这两个区域虽然有一些大的变动,但名字却是保留了下来。不过在明、清两代的时候,由于河北拱卫京城,在明代是被称为京师(北直隶),而在清代则是被称为直隶,意思是直属中央管辖。而河南则是被名字未变。不过由于是明清两代时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大多数省区的基本轮廓线,现在一般认为说直隶就是在称乎河北。
唐代的河北道
明代的大名府,红线为今黄河
清代的大名府,红线为今黄河
在明、清时期,河北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的区域还是基本上能到达黄河边上或者说离黄河不远的,河北的边界甚至离开封很近了。从轮廓上看像是河北向河南伸出了一只“大脚”。这个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名府。
在中国历史上,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个极其有名和重要的地方。在宋代混到了五京之一“北京”的位置上,成为了大宋都城的陪都。在唐末时期则是蕃镇节度使的驻所所在,在其他朝代也基本上是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行政级别。在明代时期,它被称为大名府,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河南省安阳市的内黄县,河南省濮阳市的南乐县、清丰县、濮阳县,河南省鹤壁市的浚县以及河南省直管县滑县和长垣县,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到了清代变化不算太大,与明代相比少了内黄县、滑县、浚县三县之地。
平原省示意图,红线区域为原大名府所辖之地
到了中华民国末年,军阀混战、日寇入侵,我国军民愤起保家卫国,由于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这一带是三省交界之处,是我党、我军建立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到了新中国成立前,这一带已成为人口众多、物产富饶的大后方,为便于领导和统筹资源,解放全中国,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7月在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成立平原省。这时明清时期的大名府所辖的区域除了大名县本身以外,全部归了平原省。到了1952年平原省撤销,大名府所属的各县有的留在了河南、有的划给了山东,从此河北伸向河南的这个“大脚”就被彻底的“砍掉”了,而大名县则由明清时期的府城成为了冀南的一个普通的县。
河北省界示意图
标签: 中国历史时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