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大镇,美丽三塔。谓之为古韵,是因为这里古迹颇多,自古以来就是黄淮平原上一座闻名遐迩的商贾重镇;誉其为美丽,是因为如今的三塔繁荣富强,正以崭新靓丽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说起三塔镇的古迹,不得不提及三里庙村的关公古庙。其坐落于三里庙村西,该村位于三塔镇文化路向南一公里处。追溯历史,三里庙村起源于大李营村。话说明朝洪武年间(约公元1369年),大李营李氏家族族人分户,由大李营村向北开荒垦田、建设宅院房舍,三五年之间便形成了一座新的村寨。因为村寨距离三塔集老十字大街只有三里路,所以十里八乡的群众亲切亦戏谑似的称呼这个崛起的村寨为“三里村”。此时正值元末明初,朱元璋政权尚未稳固江山社稷,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首先,元朝蒙古政权虽然走向灭亡,但其在北方的统治还有一定基础;其次,社会阶级矛盾依旧突出。以韩山童、刘福通、朱元璋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数年征战,再加上黄淮地区连年灾荒,致使民不聊生、匪患四起。
此诚危急存亡之际,三里村德高望重的族长李老员外召集众乡亲李氏同门商量防范对策,家族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李老员外统一众人意见、达成一致共识——建一座关公神庙。为什么不建造龙王庙或火神爷庙呢?老员外说了:村西那口深井是分户定居此处时开挖的,当年挖井的时候突然暴雨倾盆,雨过天晴之后天空出现三道彩虹,彩虹周围瞬间飞来无数形似凤凰一样的鸟。这个情况我们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从此以后,这口深井的水总是溢满井口,即使大旱之年也不曾干涸;更神奇的是井水一年四季清澈甘甜可以治愈或缓解病痛,同族宗亲和附近村庄里的老百姓大多数人受益匪浅。于是,村民们深信这口水井就是龙王爷的恩赐。所以,若要建造龙王庙就显得多此一举了。至于不建造火神爷庙的原因,李员外解释说:三塔集北有一座火神爷庙,而三塔集距离我们村只有三里路,火神爷可以照顾到我们村。我们村之所以要建造关公庙,是因为关公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战神、财神、武神。提起关公,人尽皆知,张口即来,姓关名羽字云长,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一生以实际言行诠释了“忠、信、义、勇”的人生意义。历朝历代的帝王对关公都有追封赞赏,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缅怀。李员外继续说道:有了关公庙,我们村就有了信仰,也就有了希望。可以保佑我们宗族同门健康长寿、四季平安事事顺意,庄稼耕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重要的是可以保佑我们村民不受土匪侵扰或祸害。
不久,在李员外的指导安排下,三里村建成了一座金光熠熠的关公神庙。关公庙位于村西水井的北面与水井遥相呼应,进庙烧香者既可以拜谒关公又可以品尝井水的甘甜。其实,老员外用心良苦,提醒宗亲族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大家领会并积极传播关公的忠义、仁勇、礼孝、诚信精神。至此之后,这里逐渐形成了庙会,每年的正月初五这一天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参拜敬仰关公爷……自然而然地,人们称呼三里村变为“三里庙”——因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关公神庙坐落在这个村庄西面。数百年来,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关公庙岿然屹立;然而,却被毁坏于清末的战火硝烟之中。
三里庙村庄还在,关公古庙却成了传说和回忆。可喜可贺的是,就在七八年前诸多有识之士集思广益统筹规划,在古庙历史旧址上重建了“关公神庙”,让三里庙村名至实归,恢复了当年的风范和肃穆。其实,重建或敬仰关公古庙,就是人们对关公的崇拜已演绎成为了一种文化——关公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人们崇拜关公一生以大忠、大勇、大义、仁爱、诚信而名冠天下。关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既是关公的忠贞、正义、仁爱、忠勇和他的诚信精神。他的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义取利,以勇奋发的精神,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弘扬关公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强人们忠于人民忠于党,热爱伟大的祖国,提高道德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民族团结,还有利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立和成为社会发展与和谐的根本,这就是三里庙村关公古庙赋予的意义所在。
热忱欢迎四海宾朋光临(太和)三塔镇,去三里庙村的关公古庙那里游览观光!(收集整理)
标签: 五爷庙的五爷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