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金芳(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正在湖南台热播,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该剧是典型的大女主戏,剧中女主人公是明宣宗朱瞻基最喜爱的皇后孙若微。
该剧讲述了明朝初年,国家开创盛世,主人公孙若微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变中遭受灭门之祸,所幸被人救出,长大之后因缘巧合与朱瞻基相识并嫁入东宫,成为朱瞻基的嫔妃,身怀灭门家仇的孙若薇,逐渐体会到民间的疾苦,在历经坎坷磨难中逐渐变得成熟,并深深爱上了朱瞻基,最后放下自己心头的仇恨,辅佐丈夫登上皇位,把个人的幸福和家国天下万民福祉凝聚在一起,历经五帝六朝,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拯救了大明王朝的故事。全剧展现了这位大明皇后传奇的一生,非常励志。
当然,剧情大多都是虚构,但我们根据剧中几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明朝皇帝推断,《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就是影响明宣宗、明英宗、明景泰帝三朝政局的孝恭孙皇后。孝恭孙皇后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
据说其父孙忠发现永城之地山川形胜恍若邹平老家,尤其这里是当朝太子妃张娘娘之老家,一旦太子践祚,此地意义必然不同凡响。要能作为张娘娘的“同乡”,那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份荣耀了。于是下了一个决心,“因官注籍”,把孙家户籍落在永城县。
在芒砀山前8公里,右有王引河环绕的背山环水之地,新建了一个村子,仿照当朝太子妃张娘娘母家张厂之名,命名为“孙厂”。据邹平孙氏族谱载,孙忠第五子纯宗之子孙“迁居河南省归德府永城县东北孙厂”。
有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孙若薇的婆婆,剧中明仁宗朱高炽皇后的张妍,就是真正的永城人,其家乡就是今天河南商丘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并且在商丘永城民间就流传永城张皇后的传说故事。
永城还有城南张寨是张皇后老家之说。城南张寨南临浍河,东西自南向北两条水系环张寨,曰“龙凤呈祥”。这里皇亲林,有张皇后牧羊的皇沟亦是皇沟酒名称之来头。
1、永城张皇后的传说故事
传说,明仁宗朱高炽登位,宫内没有正宫娘娘。一天夜里,仁宗忽见床前站着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女,脉脉含情地望着他。唱道:“树叶青,树叶黄,啥时选我当娘娘?”仁宗喜不自胜,随问道:“这位姑娘,家住何地?”少女答道:“奴家住永城。”仁宗道:“我召你为正宫。”姑娘立即跪拜:“谢主隆恩。”仁宗欲上前拥抱,却落了个空,“噗通”一声,掉下床来。仁宗清醒过来,原来是一场美梦。第二天,仁宗找画师按照自己的梦境绘了少女的画像,急命两名钦差带着画像到永城去选娘娘。
再说永城市南二里有个张厂,村西头有家姓张的兄妹二人。自幼父母双亡,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可是哥哥结婚之后,媳妇不仁,万般虐待妹妹,当哥的只是长吁短叹无可奈何。由于姑娘受气,缺衣少食,面黄肌瘦,浓鼻邋遢,满头秃疮。
一天,她听说朝廷要来永城选娘娘,忙对哥嫂说要去应选。嫂嫂听到此话,把嘴一撇讥笑道:“你两桶鼻涕秃头瓜,还想当娘娘,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她不听嫂嫂的劝阻回到屋里暗自打扮。谁知她一梳头,秃疮揭成个金碗,变成了一头乌丝;鼻子一擤成了一双银筷子,马上变成一位如花似玉的俊美姑娘。她把金碗银筷交给哥嫂,算是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单等朝廷来选娘娘。
明仁宗派的钦差来到永城,在城里查遍了大街小巷,没有找到口唱:“树叶青,树叶黄,啥时选我当娘娘”的姑娘。他俩出城东查没有,西查不见。钦差往南查,刚走二里,不料天下起雨来,只好跑到临近的张厂西头一家大门底下避雨。正在二钦差着急之际,只见从配房走出一位俊俏的姑娘,抱着干草往羊圈喂羊,她一边看着羊吃草,一边唱道:“树叶青,树叶黄,啥时选我当娘娘?”二位钦差一听高兴极了,忙抽出画像比对,真是一模一样。二位钦差推门进去,说明了来意,姑娘高高兴兴跟二位钦差走了。
姑娘进了北京,仁宗见了龙颜大悦,赏赐凤冠霞帔,封张姑娘为正宫娘娘,于是永城就出了一位正宫皇后娘娘。
张皇后的民间传说故事就是中国版的灰姑娘再现,有很大的励志成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如此不公和不堪,我们都不应该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的追求。
当然这个传说故事大部分都含有民间虚构的成分,只是表达民众美好的愿望而已,并不足为据。但是张皇后的传说故事,是人们美好愿望的表达,以及普通民众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今天值得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和流传下去,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2、历史真实的诚孝张皇后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名不详,河南永城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蔡东藩在《明史演义》之中称赞她说:“明多贤后。若太皇太后张氏者,其尤为女中人杰乎?”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又册为皇太子妃。
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
太子妃张氏是一个精明能干、处事周到且得体的女子。她很明白自己丈夫的处境,她一方面替朱高炽出主意;另一方面又“事成祖及仁孝徐皇后,甚谨重,得仁孝心”。这使得徐皇后经常在朱棣面前称赞张氏贤明,于是,朱棣对朱高炽的怨气渐渐少了不少。朱棣曾称赞张氏“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
朱棣没有废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首先是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再者,张氏的精明贤惠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并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欣赏张氏这个儿媳,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炽即位,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在仁宗在位的十个月中,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仁宗皇帝在一些国家事务上也经常和张皇后商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仁宗皇帝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仁宗去世后,此时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监国。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太子没有一个月根本到不了京城处理仁宗的丧事。而夺位之心不死的朱高煦,也想趁机在半路截杀朱瞻基。
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张皇后采取果断措施:一是为仁宗起草遗诏,传位皇太子朱瞻基,以安定人心;二是秘不发丧,封锁仁宗驾崩消息,迷惑朱高煦,并命夏元吉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以备不测;三是派出杨荣出京,急召太子,承继大统。
张皇后的三项举措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不但京师人心稳定,而且让朱高煦拦截太子的计划落空,一场政治危机被化解。
宣宗在位期间,“凡军国大事悉上皇太后参决,皇太后亦每事咨询,不敢以听政自居,擅外廷议”。张太后先后辅佐仁宗,宣宗两位皇帝,任用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和杨溥等大臣。当时的大明海内晏平,经济发展,政治昌明,国势强盛,历史称之为为“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宣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宣宗临死前命三杨起草《遗诏》,在诏书中专门写上了“大事白皇太后”。
这时候,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遵宣宗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张太后而后行,并于二月戊申,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
大臣请求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将国家大事委任给了内阁,充分发挥了内阁的权力。
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已经渐受英宗宠信,宦官势力开始抬头。张太后知道这种情况会给朝政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对王振予以压制。但是张太后觉得压制还不足以威慑王振,为此她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
据《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记载:有顷,宣太监王振。振至,俯伏,太皇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女官遂加刃振颈。英宗跪为之请,诸大臣皆跪。太皇太后曰:“皇帝年少,岂知此辈祸人家国。我听皇帝暨诸大臣贷振,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
从此以后,张太后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所以在张太后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太后去世。在遗诏中勉励大臣辅助英宗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淳厚。英宗为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诚孝张皇后病逝后第七年,也就是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蛊惑,盲目的亲自帅军北征瓦剌,土木堡一战,二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灭,几十名文武大臣死伤殆尽,明英宗被俘,明朝元气大伤,虽然以后有于谦统帅军队抵抗,并击退瓦剌的进攻,明英宗也被迎回大明。然而,从此明朝一蹶不振,明朝逐渐沦入宦官专权和大臣党争的恶性循环,明朝从此衰败下去,在没有昔日的辉煌。如果当时诚孝太后活着,何止如此,不禁为之悠然叹息。
张太后一生辅佐三位皇帝,是明朝诸后当中非常精明能干的一位,对内任用贤臣,压制宦官。开创了历史著名的仁宣之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是一位可以流传青史的女政治家。博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称之为女中尧舜。
张皇后对外戚约束也相当严格。她出生寒微,父亲在仁宗即位时已经去世。张太后有两位兄长,他们在靖难中都有战功,但始终都没有得到很高的封赏。由于张太后时时警示,不仅张氏兄弟谨慎处事,其家族成员也大多安分守己,不滋扰百姓。
张太后无论治国,治家都堪称典范,是具有贤德的女政治家,她应该和历史所有贤明的政治家一样,成为彪炳史册被人们称赞的女中圣贤,女中英杰。
3、大明风华,是谁的风华
大明风华,凝聚了大明王朝那最为耀眼的灿烂,也呈现了中华文明的兴盛和繁荣。诚孝张皇后历经成祖,仁宗,宣宗的年代,是明朝最为昌盛繁荣的时期。明成祖朱棣多次亲自统帅大军深入戈壁大漠讨伐北元残余势力,重新把蒙古人打成各自分散部落,奠定了北疆长期和平安宁的局面。并且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与多国和平贸易往来。维护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稳定,也昭示了大明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国的心胸与豪迈。
仁宣时代的十一年,张皇后辅佐仁宗和宣宗,实行赈灾除恶,息兵养民,休养生息一系列宽松治国的政策,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相对繁荣,国力强盛,历史称为“仁宣之治。”
在此期间,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使明朝的国力强盛达到了顶峰。真正称之为大明风华。
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清初史学家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
这一系列成就,既有仁宣皇帝两位励精求治的结果,同样也离不开诚孝张皇后在背后的尽心尽力的辅佐。尤其大明王朝面临重大危机时,张皇后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昭显出政治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力,几次把大明王朝从危机中挽救出来,维护了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张皇后对于大明王朝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中国这个长期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之中,能够出现张皇后这样明谋果断,拥有高超政治智慧的女政治家,的确极为少见。这也许与张皇后自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吧。
往日悠悠不可追,岁月苍茫几回首,纵有这丹青妙笔,也写不尽历史之风华,纵观人类千万年历史,如过往烟云,每个曾经生活在地球的人们,无疑都是来往匆匆的过客,惟有这清风明月和人类创造的历史文明才是这世间惟一的永恒,这也是人类生生不息,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
注,本文参考材料:
1,《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
2,孙广举《永城孙厂:明代孙皇后故里》选自2018年7月21日《商丘日报》
3,窦兴品《“永不留回”的传说》选自2014年11月20日的《今日永城》
4,其他网上有关诚孝张皇后的历史公开资料
统筹:胡继勇
审核:赵继彬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标签: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