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历史人物感悟评论?提几点角度和方法,要深刻新颖?

滴答历史 126 0

首先写的前提是阅读。

如果我们只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历史人物,甚至是道听途说式地了解他们,我们就会得到一些人云亦云的标签化印象。比如苏轼是旷达的,李清照是婉约的,李白是浪漫主义的,杜甫是现实主义的。

如果我们能抛开标签化的认知,摆脱人云亦云的惯性,深入地走进他们,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历史上流光溢彩的人物,绝不是一个刻板的面孔所能涵盖的,真实的他们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生动而又丰富。

倘若我们的阅读视野扩展一些、深入一些,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同一化结论,而会看到观点与观点的碰撞,思维与思维的交锋。

具体讲,如何写历史人物评论呢?

写历史人物评论,首先要理清楚的是你的评论标准。你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人物的是非功过?过程还是结果,物质还是精神,个性还是社会性,审美的还是生活的?

往往我们对人对事的分歧实际上是我们所持的标准不同。比如对陶渊明的评价,有人赞扬他,有人否定他。赞扬他的人,认为他在精神方面很好地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省悟,自我实现。否定他的人,认为他消极避世,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对陶渊明的评价实际上显示出评价者心中更看重的标准是什么。

其次,写历史人物评论之前,要尽可能多了解人物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贴近人物去写。

有时候,我们产生分歧的原因是我们所占有的资料不同。还是以陶渊明为例,如果我们不深入地了解东晋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不考察陶渊明一生的生活轨迹,仅仅读其诗文,我们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告别官场,是因为个性使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结合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避祸”也是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的重要原因。诗人所生活的晋代,有如苏轼的《读<晋史>》诗所言,“中原岂是无豪杰,天遣群雄杀晋人”。司马氏的晋朝,对士大夫阶层而言,是严重缺乏人身安全的黑暗时代。所以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会造成人物评论的片面化。

写历史人物评论时还要能坚持人性的原则,避免标签化,表面化。

历史人物本身的复杂性,变化性也是产生评论分歧的原因。依然可以用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为例来理解这个问题。比如,通常人们会把陶渊明归入隐逸诗人,田园诗人,赞扬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琴书自娱,乐在田园。但如果更全面,更深入地阅读诗人的诗作,我们依然可以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这样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淡泊下的沉痛,平静下的不甘。

倘若我们开始写历史人物的评论,我们实际上是在重新发现自己,发现人,发现一个时代。

标签: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