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三国的开国皇帝中,最被人看不上的就是孙权,由于孙权是从父兄手里接过的基业,因此在三国中的存在感也最弱,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感觉就是魏国和蜀国两个国家在战斗,而吴国几乎没什么动作,虽然《三国演义》是小说,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孙权在三国争霸中存在感弱这个事实。
其实,这是对孙权的低估,其实孙权还是一个有实力的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孙权的时候很中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基本上评价了孙权的性格和实力,既然孙权有勾践的奇才, 那么就从三个层面比较一下,孙权是否有这样的实力。
忍辱负重,善于伪装
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勾践将忍辱负重、善于伪装发挥到了极致,越国与吴国的争霸过程中,越国和吴国互有胜负,但是勾践在关键的战役上败给了吴王夫差,最后只剩下国都没有被攻破,为了能够活命,勾践不惜给夫差做马夫,从而取得了夫差的信任。他被放还越国后,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强大起来,在夫差北上争霸中原之时,采用偷袭方式,打败吴国,逼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勾践成为最后一任霸主。
而孙权在这个方面不是特别的明显,不过依然也是善于伪装,能屈能伸的典范,孙权是在哥哥孙策手里接过的江山,如果不善于伪装,不能屈能伸的话是没办法站稳脚跟的。赤壁之战时期,孙权跟刘备的合作就是双赢,因此两个人紧密的合作,但是,当来自曹操的威胁消除后,孙权吞并刘备占据的荆州便被提上日程,荆州的位置是在太重要了,就在孙权地盘的上游,孙权也是寝食难安。
为了达到目的,孙权不惜采取诡诈的手段迷惑关羽,最终夺取了荆州,杀了关羽。刘备死后,蜀汉力量削弱,为了对付曹魏,诸葛亮只好采取务实的方略,重新与孙吴交好。此后,孙权对曹魏的军事斗争依然把诡诈的手段作为斗争的重要方式。他利用假降骗取曹魏边防将领的信任,以取得暂时的利益。因此在善于伪装方面,孙权和勾践很相似,在忍辱负重方面,当然还是勾践受到的侮辱更大。
不讲任何政治信义,唯利是图
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卑躬屈膝求得夫差的原谅,给夫差当马夫,为了活命忍辱负重可以理解,因为勾践要取得夫差的信任,等被放回越国以后,勾践就开始积极准备复仇,还送给夫差10个美女,最后是在夫差北上争霸的时候,采用了偷袭的方式,取得了胜利,当夫差请求饶恕的时候,夫差听从了范蠡的建议,没有放过夫差,可以说勾践是不讲任何政治信义的,当然这在中国古代的官场是必须的。
孙权不讲政治信义的政治人格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都有所体现。首先孙权在赤壁之战前跟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以后,开始不遗余力的夺取刘备占据的荆州,后来跟魏国合作,杀死了关羽,夺取了荆州,在刘备带兵复仇之际,又不惜卑躬屈膝,向曹操称臣,同时安排诸葛瑾前去蜀汉与刘备讲和,刘备死而诸葛亮执政,蜀汉承认了孙权对荆州占有的合法性,孙权获得了荆州南部的占有权,乐得与蜀汉重修旧好;在称帝之后,又通过假降事件攻击曹休的军队,以谋取军事利益,在不讲政治信义这点上,孙权与勾践难分伯仲。
创业之时,屈尊用人,功成之后,猜忌杀人
勾践称霸最重要的功臣就是范蠡和文种,但是勾践称霸以后,再无进取雄心,而是清除身边的能人,以免威胁其统治地位。尤其是与其共患难者,深知他的屈辱的一切,也就成为他猜忌的重点对象。范蠡洞察了勾践的心理,因此,在勾践灭吴后,范蠡就迅速隐退。到齐国之后,他写信劝文种也退隐,以免遭飞来之祸。
范蠡在给文种的信中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而文种没有看清勾践猜忌残忍的特性,拒绝了范蠡的善意警告,最后被逼自杀。勾践逼文种自杀前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从文种之死,可见勾践之忘恩负义,又可见其残忍不仁的政治人格。
孙权在这方面跟勾践非常的形似,在创业之初,重用周瑜、张昭、鲁肃、吕蒙、诸葛亮瑾等人。如吕蒙生病时,孙权特别关心:“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但周瑜、鲁肃、吕蒙均早逝,没有感受到孙权鸟尽弓藏的一面。
当孙权帝业相对稳固之后,开始猜忌重臣,表现出“果于杀戮”的一面。孙权晚年在用人上表现出卸磨杀驴的残酷性,对于东吴江山稳固的陆逊,本应该是功臣,但因为陆逊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且陆逊智能过人,因而孙权对陆逊猜忌甚重,通过使节对其进行谴责,陆逊因此郁郁而死。孙权为太子孙和事杀戮多人,甚至族诛了陈正、陈象。孙权对江东大族中的重要人物严加防备,建立了特务性机构以监视官员。
孙权在成就帝业方面的确与勾践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也是古代帝王基本都拥有的一些特质吧,帝王心术真的是太难懂了
标签: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