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中原诸侯因为内乱不再折腾,晋国陷入六卿之乱,齐国姜氏和田氏相互角力,差点被吴国打得覆灭的楚国还处于恢复期,这时候天下的注意力都放在东南角。
吴越争霸数十年,固然有地缘政治的因素,可晋国支持吴国,楚国支持越国,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晋楚争霸的延续。
公元前544年,吴国进攻越国,吴王余祭不小心被战俘刺死;公元前510年,吴国打算进攻楚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便先攻击越国,占据了檇李;
公元前505年,吴军攻陷楚国郢,越国趁机偷袭吴国本土;公元前496年,阖闾攻打越国,勾践用计大败吴军,阖闾中箭不治而亡;
公元前494年,夫差为父报仇,在夫椒击败勾践,这场战役几乎为吴越数十年的战争画上句号,因为越国战败无条件投降,勾践入吴作奴。
这时候范蠡站出来了,他先跟随勾践一起进入吴国为奴,之后又辅佐勾践恢复国力,苦心经营二十年,终于灭掉了吴国。
作为战胜国,吴国的资源自然成为越国的资源,夫差在中原建立的霸权被勾践轻松获得。
为了让诸侯们承认自己的地位,勾践把淮河流域送给了楚国,把侵占宋国的土地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面百里的土地还给鲁国。
公元前473年,勾践在徐州会盟诸侯,周天子也派人来赏赐祭品,称他为“伯”,即霸主。
很多情况下,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夫妻、朋友在创业时,多少困难都闯过来,一旦事业有成,往往各奔东西。
范蠡有识人的能力,知道勾践的为人,能够同患难,不可共富贵,于是写信提出辞职,但勾践却挽留范蠡,“我和你平分越国,如果你不给我面子,必将问罪于你。”
《史记》记载,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
君王的话千万不要当真,夫差曾对伍子胥这样说过,最后却把他杀了,所以君王越是这样的说,臣子就应越当心。
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对于一个经过二十年的卧薪尝胆,始终压抑自己的个性,终于咸鱼翻身的君王,平常人很难体会他的心理感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已成为霸主的勾践,不希望再被往事拖累,不想让人知道他过去在吴国为奴的事情。
或许是文种代他屈膝,跪着前行哀告夫差;或许是灭吴后,在称霸和养民的战略方针上产生分歧;也或许是文种功劳太大不好处置,干脆以死处置。
范蠡就这样悄然离去,再也没有回到越国,不论勾践出于真心或假意,还是赐会嵇山为他的封地。
范蠡乘船漂海到了齐国,改名换姓在海边生活,不久便积累几十万财产。齐王知道范蠡的贤名和才能,便任命他为相国主持政务,短短数年又取得不错的成就。
范蠡认为在家能积累千金财产,做官能达到卿相高位,这都是普通人能达到的最高地位,长久享受这种名誉,并不是件好事。
《史记》记载,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于是范蠡归还了相印,尽散家财,带着家属秘密离去。
这一次范蠡隐居到宋国陶地,他认为这里是天下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通畅,便于经营生意。
因此,范蠡自称“陶朱公”,下海经商,没过多久又累计万万家产。
做官能做到功成而不居,经商又能做到财聚而不守,被后世供奉为神灵,生意人心目中的“财神”。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卧薪尝胆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