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的历史上产生了不少清正廉洁又敢于直谏的官员,就比如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至今人们还知道“海瑞罢官”这个典故。
但历史上也有一些官员,他们在当时的名气并不比海瑞小,却只能留存在史书之中,并不被后人所了解。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人物,他就是明英宗期间有名的御史,也是典故“左鼎手,练纲口”其中之一的左鼎。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他是正统七年的进士。第二年,都御史王文因为御史一职多有空缺,于是就上报吏部应在进士里面挑选人来补任。皇上批准了他的奏折。尚书王直考察了左鼎和白圭等十几人,发现他们都通晓熟悉刑律,因此他们这些人都被授予了御史。而左鼎要到南京上任。不久,朝廷又下达旨意,让他去北方任职,担任了山西的巡按。
当时明英宗被也先掳掠到了北方,因为常年的战争,所造成的饥荒灾祸接踵而至,左鼎请求免除太原各个府衙的税粮,暂时停止大同的转运来减少百姓的困苦。也先(少数民族首领)求和,左鼎直言上书皇帝不可答应。
不久由于山东、河南等地遭遇饥荒,朝迁就派遣左鼎巡行视察,百姓依靠他才幸得以安定下来。而依照法律规定,官吏们在审问百姓时故意使人死亡的要接受相应的惩治,但当时因为给事中于泰向皇帝进言,他们这些人都到了宽恕。
左鼎继续进言:“老百姓们不明白事理,酌情宽恕是可以的。但这些官吏们捏造罪名,蓄意诽谤别人,与故意杀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法律面前天下之人没有差别,不能任意地减轻加重。”之后那些人都按法律治罪。
景泰四年,左鼎上书:“瓦次这次突然来袭,将士们之所以没有用武之地,是因为军队和朝廷没有一心办事。过去太祖曾经定下律令,一直到太宗,允许有罪的人用钱来赎罪,这实际上只是权宜之计。但没想到官吏们竟凭借这个渠道来贪赃枉法,再加上国家的官吏太多,国库一直以来都是空虚的情况。如今巡按的职责更为重要,请您不要让刚上任的官员去随便尝试。其他的官员,都应该慎重选择再长期任用他们。”
皇帝十分赞同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他又进言说:“国家如今太平了数十年,但公库和私库的积蓄尚不充足。一遇到打仗的时候,各地都盛行卖官鬻爵,这些人中大多都是财货富裕的商人。臣请求彻底地抑制商业,严厉禁止这些商人整日里闲游懒惰,让他们回家耕田。裁减冗余官员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再开垦屯田来充实边疆,让士卒们的军饷充足起来。并且把农业和粮食作为根本,躬行节俭,然后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就能让百姓的生活殷实,国家也能富裕起来。”
左鼎的奏章呈到户部。尚书金廉请求解除他的职务,皇帝不允许。但左鼎的进言也没有全被施行。
过了一个月后,因为灾害怪异事件频繁,左鼎与同官陈述了减少弊端抚恤百姓的七件事。最后说:“大臣中存在着一些奸邪小人,应当罢免其中鼓动作乱的人,来让政治清明。”皇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下诏考核官吏,并对那些辞职的大臣予以劝慰,加以挽留。
左鼎因为为官清廉勤奋,在大臣中很有声望。御史练纲因为敢于直谏而闻名,左鼎也因为经常书写奏折而出名。所以当时的京师有句话叫做:“左鼎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很害怕他们。后来左鼎出任广东右参政。正值英宗复位,因为郭登的进言,他又被召还做了左佥都御史。在一年后去世。
左鼎作为御史,能够不畏权贵,不害怕给自己惹下麻烦,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像这样正直无畏的官吏实属罕见。
左鼎经常写奏章,也反映了当时明朝统治下存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在官吏的问题上,左鼎多次提出要减少官员数量,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可是他还是坚持自己内心的原则,对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明朝的统治提供了很大帮助。
左鼎就像唐太宗时期的魏徵,敢于直言进谏,他的奏章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下国家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天的我们实在应该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这种对国家的无私,以及敢于坚持内心原则的高贵品格。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