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托付班固写《后传》 班彪病逝志未酬
东汉经过刘秀采取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地恢复和发展。实践证明了刘秀的治国方略成效显著。
刘秀是位明君,决心治理好这个国家。
刘秀一心想树立正气,对于臣下的歌功颂德和阿谀奉承,常能保持一种清醒的、有时是厌恶的态度,而倾向于表扬那些刚正不阿的官吏。
有一次,刘秀外出打猎至深夜方归,要从洛阳城的东北门进城,而掌管这个门的郅恽拒不开门。刘秀让人点起火把,并派人告诉说皇帝回来了。
郅恽说:“火光闪烁,又远远的,看不清楚。”仍是不开。
刘秀没法,只好转到东城门进了城。
第二天,郅恽上书刘秀,说他游猎山林,深夜方归,将带领出一种不良风气,危害国家。
刘秀很感动,认识到了自己出去游玩的确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赏给了郅恽一百匹布,把掌管东门的人贬为登封县尉。
刘秀很清醒,他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来制约是不能够长治久安的,要想国家长期稳定,光靠德政是不行的,还要有严格的法令作为保障,那就必须要制定出相应和配套的法律制度来制约。否则,作恶之人就不能得到应有惩戒。
刘秀知道,他这个江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想得到巩固,必须恩威并施,即有萝卜还要又有大棒,二者一样不可少。为此,刘秀下了不少的功夫,针对当时的国情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然而,法律再好,不实施只是一纸空文,只有得到有效地落实执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刘秀强调官吏们要一丝不苟地贯彻落实了下去。
时势出人才,刘秀所渴望的人物——董宣,出现了。刘秀在大力推行、贯彻、落实法律的时候,出现了以下故事。
故事讲的是“清官董宣——强项县令”。
从西汉开始,由于豪强大族和宗室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曾出现了“七王之乱”,而且豪强可以铸造钱币流通天下。豪强大族、外戚、宦官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梳理。
制定法律不应该真对老百姓,而应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东汉初期,由于政治清明,出现了不少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官员。
出生于陈留郡(今河南杞县)的“硬脖子县官”董宣,字少平,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代表人物。
董宣自幼读书,聪明好学,博通经史。他经人举荐步入仕途,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而且受到人们的称颂。
他在北海(今山东昌乐县西)任地方官时,当地有个名叫公孙丹的恶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却无人敢惹。
有一次,公孙丹要建造新宅,就请阴阳先生来占卜。
阴阳先生说新宅房基不吉利,房子建成后会招来家人横死。
公孙丹信以为真,竟让儿子把一个无辜的过路人拦截杀死,将尸体理在指定的地点做替身,想用这种方法消灾抵祸、
当地百姓非常气愤极,纷纷向董宣告发,控诉公孙丹父子的罪行。董宣经过调查,很快就把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
公孙丹是当地的大姓豪族,家族势力很大,手下的党羽众多,一向目无王法。这些亡命之徒见董宣竟敢与公孙家族作对,便纠集起来,手持兵器,冲入府衙聚众闹事。
董宣毫无惧色,果断下令,把围攻官府的三十余人全部逮捕。当地百姓见董宣敢于碰硬,真心实意为民除害,便奔走相告,又告发了这伙人的大量罪行。董宣查清他们勾结海盗、为非作歹的罪行,然后把这三十多个犯人全部斩首。
太守得知董宣处死了公孙丹等三十多人,大为恼火,就向光武帝刘秀上奏章弹劾他。董宣被押送京城受审。
经过审理,他被以滥杀罪名判处死刑。
临刑那天,有官员预备了酒菜佳肴,准备为他送行。董宣却严厉地说: “我一辈子不曾吃过别人的酒席,何况已经死在临头!”
临刑之际,光武帝刘秀得到消息,怕冤枉董宣,派出特使火速赶往刑场救出董宣,要求慎重从事,重新审理此案。
刘秀派出专人审理案件,经过重新的审理后,却审理出了一个为民除害,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好官来。光武帝认为,董宣那种不畏强暴,秉公执法,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品格应该受到表扬。只有弘扬正气,才能起到除恶扬善的作用,于是下诏赦免了他。
后来,江夏一带出了一伙强盗。他们聚众抢劫滋事,骚扰百姓,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光武帝派董宣出任江夏太守,准备派兵进剿。这伙强盗对他的威名早有所闻,看到董宣到江夏的文告,便纷纷逃散。
而当时的京城洛阳,是一个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人口众多,鱼龙混杂,关系错综。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六十九岁的董宣来洛阳做县令。
据说,董宣到洛阳做县令时,是抬着口棺材赴任的。他出身寒门,耕读传家,体察百姓疾苦,愿意替百姓讲话。但是他当然明白,得罪权贵随时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在赴任洛阳时,他才让人抬了口棺材,表明了不怕死的决心。
董宣到任后不久,偏偏遇到了一件让他十分棘手的难题,而且是上任以来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这个案件不但让董宣棘手,也让刘秀感到纠结头痛。
汉光武帝刘秀有个姐姐,据说还是大姐,在刘秀当了皇帝之后被封为湖阳公主,她仗着自己的弟弟是皇帝,骄横枉法,胡作非为。连带着她家中奴仆也狗仗人势,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然而,刘秀对他的姐姐湖阳公主却十分迁就纵容,凡事尽量顺湖阳公主的意。甚至曾帮助她追求有妇之夫。
湖阳公主的丈夫去世后,湖阳公主看上了才貌双全的大臣宋弘。刘秀想为姐姐撮合,就专门召见宋弘,劝他休弃原配妻子。但是,宋弘却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表示愿与原配之妻白头偕老。
宋弘告退后,刘秀对躲在屏风后偷听的湖阳公主苦笑说:“这件事办不成了!”
刘秀很疼爱他的这个姐姐,为了让湖阳公主开心,时常会赏赐给她很多宝物。主人得势,奴才们也随之耀武扬威,官吏谁都不敢管束。
当然,她毕竟是特殊地位特殊的人,即使吃了她的亏受了她的气,人们也没有敢去招惹她的。
这样更加让湖阳公主有恃无恐,迟早会出事端的,只可惜没有人敢跟湖阳公主叫真。
而任洛阳县令的董宣其人,却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叫真儿的主。
在董宣任职中,湖阳公主的一个男仆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了人。杀完人之后,他逃回了湖阳公主府躲藏起来,长时间不出府。
董宣作为地方官吏,无权进入府中(这片中央直属区)搜捕,只好派人扮成便衣蹲守在湖阳公主府附近,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在公主府门口日夜守候。董宣一再交代衙役们,不要走露风声。
就这样秘密地监视了好长时间。人犯见这么多天都过去了,没有一点反常的迹象,慢慢地放松了警惕性,知道没有人敢对他怎么样,还以为自己太过于小心了,从此,胆子就又大了起来。
一天,有消息称,人犯随同公主出门办事。董宣得信后,提前秘密地隐蔽在公主府的门外等候。等到公主出行的时候,正好那个杀人者也在随从之列,不仅如此,这个奴仆还大大方方地座在公主马车的右侧陪乘。猖狂到这种程度,要是还得不到惩处,天理安在!
只见董宣带人突然出现,上前挥剑拦住了公主的车马,湖阳公主看他如此无礼,厉声质问:“你们是什么人?敢拦我的车驾?!”
董宣让衙役们退后,然后走近公主的马车前,恭敬的向公主鞠了一躬,不卑不亢地说:“我是洛阳令董宣,依法搜查杀人命犯,此人就在公主的身边,有劳公主配合,请公主交出人犯,给于本官一个方便!本官如有得罪之处,还望公主多加谅解!”然后,又指着那个家奴厉声喝斥:“杀人要犯赶快下车接受处置!”
那个恶奴见势不妙,就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
湖阳公主根本没把董宣放在眼里,仰起脸来,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我的车抓我的人?!”
可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眼前这位小小的洛阳县令竟然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朝地下一划,厉声责问她:“你身为公主皇亲,应该积极地遵守维护国家法律,给老百姓做个榜样,没想到你竟敢这样无视法律。私自包庇窝藏人犯,并无理阻拦执行公务,你这是在践踏法律,你不感到有愧吗?!都像你这样,制定的法律还有什么用啊!”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接着,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了法,也得与老百姓一样治罪,何况又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作主,给死亡者一个交代,决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
此时,公主既没有配合的意思,人犯也没有下车的迹象。
董宣把手一挥,果然下令:“杀人者必须偿命!衙役们,把人犯从车上拉下来,就地正法,为死亡者还回公道!。”
众衙役一拥而上,把那个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强行拖了下来,不容分说就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董宣这一动作,大大地超出了胡阳公主的意料之外,湖阳公主哪见过这等阵式,吓得大惊失色,顿时,洋鬼子看戏——傻了眼。
胡阳公主气得脸色由紫变青又由青变紫,浑身打颤指着董宣说:“好啊,董宣,你一个小小的县令,吃了豹子胆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好!好!算你厉害,你等着!”
身为公主,在京城的大街上,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县令如此羞辱,实在令湖阳公主忍无可忍。她扭转车头,怒气冲冲地直奔皇宫,向刘秀哭诉告状去了。
公主急匆匆地来到了皇宫。
光武帝看到姐姐气的浑身颤抖,脸色铁青,忙问出了什么事:“姐姐!您今天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啊,看把你气成了这个样子?!”
公主看见刘秀,还没有张嘴,泪如泉涌。对光武帝:“你今天,对!就在今天,一定要把那个董宣杀了!”
胡阳公主越急越气,越气越急,反而说不出话来了,她停了片刻对刘秀说:“就是那个无礼的狗县令董宣,活活地把我给气死。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一个小小县令,是谁给了他那么的的权力!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留,不容我分说,当我的面杀了我的家奴,还当面训斥我。我可是你的亲姐姐啊,他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你面子,连你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你还顾忌什么啊?今天,你当着我的面,一定把那个狗县令杀了......!呜......呜......!”
胡阳公主在刘秀面前哭的十分委屈,鼻子一把泪两行。“你非得给我出这口恶气不行!你想想,你九岁就没有了咱爹,咱娘又死的早,姐姐是怎么对待你的!你今天必须把这个人给我杀了!否则,我就死在你面前!”
光武帝看到姐姐气成了那样,又听到姐姐的哭着诉说后,勃然大怒。胡阳公主毕竟是自己的亲姐姐,听闻自己的姐姐被一个县令欺侮,这还了得。他把姐姐扶到椅子上坐下:“姐姐!别哭了,你先消消气!”然后大喊:“来人!快去把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吃了豹子胆的董宣押过来!乱棍打死!”
待董宣来了之后,刘秀怒不可遏,不容其分辩,拿起鞭子就想打死董宣。
董宣听闻后,面无惧色,不慌不忙,先叩了个头,然后说:“皇上,您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可以吧。”
“说!”光武帝气不打一处来。
董宣说:“陛下!国家因您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是您如果放纵宗室的家奴任意杀死平民,您怎么来治理天下呢?我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我,我会自杀了断的。”
说罢,当即用头猛烈地撞击大堂上的柱子,顿时血流满面。
光武帝一看,这真是个不要命的主啊,死在朝堂里也不好啊,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能让他死在朝堂之上啊。
这时刘秀的心软了,开始从怒火中脱离出来,理智与仁慈重新回到了他的大脑。
刘秀看到董宣如此刚烈,不禁心生敬意。于是,急忙命令小太监赶快强拉董宣,生怕他真把自己给撞死。
此时,刘秀感到左右为难。姐姐那边又不依不饶,姐姐的颜面也得照顾一下吧,总得给她一个台阶下吧。于是,对董宣和蔼地说:“你也消消气,向公主叩头谢罪,陪个不是吧!朕对你既往不咎!”
然而,董宣就是不给公主叩头谢罪,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皇上。
刘秀心想,董宣这个人真是犟种一个,便喊道:“来人啊,按着董宣的脑袋,向下压,让他给公主叩头!”
好个董宣,只见两只手撑在地上,强挺着脖子,始终不肯低头,更别说叩头了。
这时,湖阳公主对皇上火上添油地说:“皇上您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差吏都不敢上门(抓捕),您现在是天子,威严反而还镇不住一个县令吗?!”
光武帝听言,一丝苦笑:“皇帝怎能和老百姓一样呢。”
事已至此,再闹下去有失威仪。于是,刘秀开始给自己找台阶下,他命令道:“强项令出!”。
此时的刘秀很是感叹:耿直的董宣虽然是个好官,然而刚烈有余,柔韧不足!。
随后,刘秀为了表明对董宣功劳的肯定,又赏赐给董宣三十万钱,董宣一文没留全部鼓励分发给了下属各位差吏。
这件事了结了,看似董宣赢了,其实,是光武帝不忍心杀害这样一位难得的好官。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这就是以大局为重。
“ 强项县令”——因此得名。
刘秀对这一件事的处理,释放的信号非常明显,那就是告诉各大豪门,给我收敛点,谁再敢胡作非为,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从此之后,捕捉打击那些仗势欺人的权贵们便有了先例可循,京城各大豪门从这件事中都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动。洛阳的风气有了明显地改观,董宣的精神深得百姓们的赞誉。
正气伸,邪气必缩。董宣任洛阳县令五年内,依法严厉打击那些骄横霸道的不法之徒,即使是贵族豪门、皇亲国戚,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董宣一直干到七十四岁,过于劳累死于任上。皇帝派大臣前去吊唁,看到董宣家里除了一辆破车和几石大麦,别的什么都没有,穷得棺材都买不起,竟以破被盖尸。
刘秀得知后非常难过,特赐他银印禄级,下令按照大夫之礼厚葬。看到这个清官,刘秀很伤心,说:“董宣廉洁,直到他死后才知道。”这样一位刚直不阿的清廉县令,怎能不让刘秀敬佩呢!
“强项令”,意思就是脖子刚硬、不肯低头的县令,后来成为不畏强暴的代称。
一个七品的小小芝麻官的董宣因此名扬天下,他那不畏权贵,敢作敢为,“强项令”的威名迅速传遍全国。
当时,京城流传着这样有一句民谣:“桴鼓不鸣董少平。”桴鼓是官衙前让百姓鸣冤的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击鼓鸣冤了。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想树什么样的人,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风气正了,就会涌现英雄、忠臣和清官;风气坏了,就会出现奸臣、贪官和小人。这是大环境
大气候所决定的。
凡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都是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时代。
公元五十三年。
扶风郡平陵。
夏天,下午。
班彪家。班彪在床上躺着,不断地咳嗽。班夫人在轻轻地给他拍着背部说:“你慢慢地躺下,我给你煎药去。”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班超和班超刚结婚的妻子的声音:“娘,我爹怎么样了,我把药给买回来了。”
班超的妻子说:“娘,爹好点了吗。”
班超娘说:“你爹还是那样,不见轻。这不,我正去煎药,你们都去休息一会吧,看把你两个热的。赶快休息一会吧!”
班超一只手里掂着一只老母鸡,另一只手里拎着一条大鲤鱼,满脸是汗。
妻子手里也掂着一大包的中草药。
班超说:“娘,我和哥哥不在家,你在家里整天地照顾我爹,也很累,我去煎药吧。”然后对妻子说:“你去做饭吧,让娘歇一歇。”
妻子点了点头。然后两个人把鸡鱼和药放在厨房后,就到了父亲的屋里去了。
班超见爹身体很弱,心里很是难受:“爹,你好点了吗?”
班彪见班超回来,脸上露出了笑容:“轻了,虽然你和你哥哥都在外面,但家里有你嫂嫂和你娘呢,你放心就是了。”
班超妻子说:“爹,你休息吧,我去做饭去了。”
班彪对班超的妻子微笑着说:“去吧,我没有事的!”
嫂子抱着孩子从侧房里出来了。听到了班超回来后,也到班彪的屋子里去了。对班超说:“弟弟,自从你哥哥上了洛阳太学以后,就很少回家来,你能否给他写封家书,让他回来看看咱爹!。”
班超说:“好吧,我一会就写,尽量让他最近回来一趟。他在那里学习也很忙,其他方面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嫂子说:“你抱着孩子,我给爹煎药去。”说着把孩子交给了班超。
班超接过孩子,高兴地逗着孩子玩。然后又拿了一把蒲扇在轻轻地给爹扇着。
班超对爹说:“帮人抄写书,可开眼界可长知识了,什么样的书都可以看到。”
班彪:“是啊,仲升从小就喜欢学习,对什么都有好奇心,这不正对你的路了吗?咱们一家人都是文人,自从我病了以后,我的《史记后传》也暂时没有办法写下去了,所以你妹妹一有空就帮我写一点。”
“是啊,班昭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姑娘,她能帮您很大的忙呢,所以我和哥哥才放心啊!”
班昭推门进来了,笑呵呵地说::“哥哥嫂子都回来了!我可想我嫂子了!”
班超说:“呵呵,你嫂子在厨房做饭呢。你真的想你嫂子了。”
班昭笑着说:“那当然了!”
班超的大嫂把汤药端了进来。
班昭说:“嫂子,我来喂咱爹,你和咱娘也去做饭去吧!”班昭接过碗放在桌子上说:“冷一下吧”。
班彪对班超说:“这段时间,来咱家里给你妹妹说亲的人都碰破了门,可以说是络绎不绝。她对人家说我有病,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把来提亲的人都推走了。”
班超说:“呵呵,是大好事啊,我妹妹即是一个贤惠漂亮又是一个知书达理满腹经纶的才女。提亲的碰破门,那是必然的啊!就看谁有这个福气了!”一句话说的班昭和班彪都笑了。
班昭——就是这样一个个弱小姑娘,没有想到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班昭听到哥哥的夸奖,小脸立时像桃花一样的粉红,一笑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她说:“药冷好了,我喂爹。”
班彪高兴地说:“你们一回来,我的心情就好多了,你们三个都是喜欢读书的好孩子,我很满足啊!”
班超说:“爹,我在想,做人特别是男人,就应该像张骞那样,走南闯北,驰骋千里,干一番轰轰烈烈地大事,才不枉活一生!”
班彪点了点头:“很对,男人就应该志在千里。”
厨房里传来了班超娘的喊声:“饭做好了,准备吃饭啊!”
班超一家人吃过晚饭后,班超又去挑水,又在院子里劈了一堆的劈材,搬到了厨房里。然后又到爹的房间了陪爹娘说话,用扇子给爹扇着,班彪慢慢地睡着了。
班超对娘说:“娘,你睡吧,我陪爹就行了。”他拿出了一卷书简,书名是《公羊春秋》,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公元五十四年,春天,京城洛阳。
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东汉初年(公元二十五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改洛阳为雒阳。
洛阳,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洛阳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一百零五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先后一百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东洛阳,西罗马”——洛阳是和罗马并称的世界两大古都。
北宋时期,文学家司马光路过汉魏故城时,面对这座城市悠远、辉煌的历史发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概叹。
繁华热闹地洛阳城中心位置,座落着汉代的最高学府——太学校园。
洛阳太学自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它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堪称奇葩。东汉洛阳太学规模浩大,人数最多时达到三万人。东汉政府提倡儒学,致使太学人才济济,名流辈出。东汉太学的管理方式,无论是在对太学的管辖方面,还是在对学生、教学、卒业等管理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式。东汉太学为东汉政权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太学对洛阳影响亦大,自东汉以来,儒学在洛阳得以发扬光大。
班彪的大儿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就在这里读书。
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诵读诗赋,十三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公元四十七年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主要成就:修成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代表作品:《两都赋》、《汉书》、《幽通赋》、《白虎通义》等。
中午,太学校园内。
林荫花坛,红砖碧瓦,一排排的教室很是整齐。宽阔地大操场上有很人在打球。
教室内,班固在认真地听着教师授课。
班固听完了最后一堂课,起身走出教室外。
这时,从大门外跑来了一个人,见人就问:“我要找班固,请帮我叫一下。”
此时班固正好经过,便向来人招手:“你好,我就是!”
来人说:“这么巧啊,你就是班固!”
班固笑着说:“我就是!你是?”
来人说:“我是你弟弟的同事,给你带了家书一封!”说着把信简递给了班固。
班固接过信后看到“父亲病危,速回!”吃了一惊。
来人说:“我今天来洛阳公干,顺便带来了你的家信。”
班固很激动地说:“谢谢你啊,你那么远地来了,我应该请你吃顿饭啊。”
来人说:“不必客气了,我还有公事在身,后会有期!”
说完就转身走了。
班固说:“那我送送你吧!”
来人说:“不必客气,免送!免送!”
班固看着那封信,心情十分地沉重。
班彪家。
班彪的卧室也是书房,码放着大量的书简,一眼就看出是儒学世家。
班彪病重,他趟在床上,身体虚弱,气喘嘘嘘。
班夫人坐在他的床边抓住班彪的手。
班固、班超、班昭和班固的妻子班超的妻子都站在了床前面。
班彪说:“你们让我坐起来,我有话对你们说!”
家人将他扶坐起来,他断断续续地:“我病的......病的时间也不短了,看来医救无方了。我已经活了五十有二了,年纪也不算小了。你们也都......都尽了孝心。三个孩子不但孝顺,而且又都满腹经纶,知识渊博,都是有用之人,我死......死而无憾了!”说罢又咳嗽了起来。
班夫人在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说:“不慌,你慢慢地说!”。
班彪又接着说:“有一件事也是最让我放不下的一件事,就是......就是我写的《史记后传》还没有完成。看来我是没有时间再写完它了。”说着气喘嘘嘘。
班固、班超、班昭都同时说:“请爹放心吧,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您的意志把它完成!”
班彪看到三个孩子们都很热情地去写《史记后传》,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好!写作很辛苦,而且工作量还很大,我这些......这些资料都是亲自采集考察出来的,很翔实!该去考察落实就得去,你们可以......可以在业余时间来写,但一定要保证质量。”
三个孩子频频点头,同时说:“请爹放心!”。班彪说:“我给你们分分工,你们写......写东西也不要耽误工作。班超负......负责家庭和外面的事宜,写《后传》以班固为主,班昭可以协......协助你大哥哥写好《后传》。”班彪看见三个孩子都同时点头接受,然后微笑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可以挂念的事情了,现在心里可轻松了。死而无憾了!”
班彪又交代孩子们:“不过......不过我还是担心啊!就是你们再续写《后传》的期间,千万不要让外人知道。因为......在没有朝廷许可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私人撰写国史的,否则是要坐牢的,甚至会处于极刑的。你们......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啊......!”
班固轻轻地拍着父亲的背说:“爹,您老就放心吧,我们知道了!”
欲知后事吉凶,且看下集。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