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来临,
江南一带梅子黄熟。
这时,天气日趋湿热难熬,
黄梅雨季也就越来越近。
“望梅止渴”的典故,
出自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讲的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故事: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
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
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乘此得及前源。”
其实,甘酸的梅子,
自古就是消暑解渴的良品,
在蔷薇科的果梅中,
还有一款酸梅,
民间又称乌梅,
而用乌梅制成的酸梅汤,
就是炎夏里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最正宗的酸梅汤,
要数老北京出产的,
相传出自清宫御膳房为皇帝所熬制,
后慢慢流入民间,
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夏季消暑饮料。
老北京酸梅汤,
除了泡发的乌梅、
山楂、陈皮、桂花等原料之外,
必须使用冰糖来熬制。
若使用白砂糖,
不仅味道变得甜腻,
更容易多食上火,
而且熬久了还会产生焦苦味,
影响口感。
煎熬、冰镇后的酸梅汤,
具有消食合中、行气散淤、
生津止渴、收敛肺气的功效,
历来是清凉一夏的上好饮品。
清代郝懿行写有《都门竹枝词》:
“铜碗声声街里唤,
一瓯冰水和梅汤。”
王弘力老先生《古代风俗百图》
来源:周到
标签: 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
滴答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