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滴答历史 129 0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

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一部《儒林外史》,道尽世事人生。

整书以一首词为开头: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将书中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基调奠定了。

功名利禄是古时人们的向往,毕竟在科举时代这是立身于社会的根本。之所以《儒林外史》被奉为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也是因为在那个言论极其不自由的年代,吴敬梓敢于揭露种种黑暗,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值得敬佩。

可《儒林外史》并没有指明谁对谁错,而是用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串联,将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读者。毕竟,最高级的讽刺莫过于“人比人”。

而将书中“大人物”比下去的,就是书中的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的存在让我们看到污浊的社会中存在着的一股清流。

如果说整部小说是时代的写生图,这些小人物的存在则是照亮黑暗夜空的星。

他们也是《儒林外史》中被低估的一群人。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胡适曾说: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想养成这种社会心理,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学问比八股文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

这既是对那些随波逐流迂腐的读书人的讽刺,更是小人物反衬出的结论。

虞育德:得之我命

何必拘泥于人生种种

虞育德在第三十六回才出现,父母给他取名育德,是因为《易经》一句:君子以果行育德。

虞育德不像书中的读书人一样利欲熏心,但也不像杜少卿那样嫉恶如仇忿忿不平,而是心态平和,稳扎稳打,做好当下每一件事。

例如虞育德为了生活做教书先生,但到三十二岁突然失业,妻子问他该怎么办,虞博士道:

不妨。我自从出来坐馆,每年大约有三十两银子。假使那年正月里说定只得二十几两,我心里焦不足,到了那四五月的时候,少不得又添两个学生,或是来看文章,有几两银子补足了这个数。假使那年正月多讲得几两银子,我心里欢喜道:‘好了,今年多些。’偏家里遇着事情出来,把这几两银子用完了。可见有个一定,不必管他。

寥寥几句便可看见他对自己生活有明确的规划,心态上也是随遇而安,没有因此而焦虑。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后来他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中进士,那时很多人都虚报年龄以求重用,而虞育德却如实上报,果真被安了个闲差。

此时如果换做他人,或许就会懊恼当初的诚实,可他却很开心:

南京好地方,有山有水,又和我家乡相近。我此番去,把妻儿老小接在一处,团圆着,强如做个穷翰林。

虞育德的一辈子虽没有显赫功名,但他自得其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抱着得之我幸的心态度过一生。

这种洒脱的生活状态不仅是在明朝的封建时期,就算是当下也难能可贵。

就像毛姆所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亮。

人生在世,我们不免被世俗种种所困扰,不要为了所谓的追求一辈子都在努力奔跑,结果等跑到终点才意识到,原来一路奔波却忘记看路边的景色。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生命意义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一生中你所经历的一切过程,并且享受这一切带来的喜怒哀乐。

沈琼枝:刚柔相济

不委屈自己 不将就余生

沈琼枝这形象虽然在《儒林外史》中占的篇幅较小,但她传递的精神却是最有力的。

她本是常州才女,出嫁时她的父亲本以为可将女儿嫁至盐商做正房,但没想到送女儿到了对方门口才发现光景不对。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此时沈父已没了主意,反而沈琼枝沉着冷静,先安慰自己的父亲:

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什么肯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乘轿子,抬到他家去,看他怎样待我。

然后审时度势,不卑不亢地展示了自己的不满:

沈琼枝听见,也不言语,下了轿,一直走到大厅上坐下,说道:“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的抬了来,当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

当在宋家待了三天觉得事情不对时,沈琼枝便果断收拾包裹远走南京,卖诗为生。

那时宋家是盐商,在经济条件上应数上乘。但沈琼枝没有被物质所蒙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哪样的生活,并且将每一步都盘算得很到位。

她有勇有谋,不愿意委屈自己。

近些年来,影视剧大女主相关的题材倍受关注,她们在剧中无一不是战无不胜的形象。

这却严重脱离了现实,没有人能够一直所向无敌,更没有人一直都是众人无条件宠爱的对象,大部分人都是默默生活着的“路人甲”。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凡事都要靠自己。

现实中的“大女主”,不一定要掌控所有永远都赢,被所有人喜爱。而是要有敢于翻盘,创造自己生活的勇气,更是要有不委屈自己,不将就余生的能力。

因为你越委屈自己,别人就越得寸进尺;你越将就余生,就越不幸福。

鲁小姐:心比天高

生气远不如争气,抱怨远不如改变

对于鲁小姐很多人的评论不一,有人说她是被父亲灌输了“八股文才是正道”的迂腐脑子,于是她便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身上。

当她嫁给蘧公孙而后发现他不会做八股文,只爱诗词歌赋等杂学,鲁小姐大失所望:

我只道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谁想如此光景,岂不误我终身!

后来她见丈夫实在指望不上,便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开启了在现在看来备受争议的“虎妈”模式:

鲁小姐头胎生的个小儿子,已有四岁了。小姐每日拘着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在家里,每晚鲁小姐课子到三四更鼓,或一天遇着那小儿子书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倒先打发公孙到书房里去睡。

看到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鲁小姐为了家人进入仕途着了魔,强迫别人实现自己的希望。这样的人无疑是自私的,可是当蘧公孙的父亲病重,鲁小姐毅然决然地收拾家当远去照顾。

要知道,蘧公孙是入赘去鲁家的,鲁小姐完全没必要走这一遭。但是她还是不顾阻拦坚持去了。公公去世后,她“上侍孀故,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鲁小姐是一等贤妻。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鲁小姐的身上藏着现代女性的闪光点:一边实现自己的理想,一边扛下自己的责任。

遇到不可协调的困难时,便尽力改变能改变的,将抱怨变为改变,用生气的时间去做争气的事情。

常言道:世上本无移山之术,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这不正是一个积极向上,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该有的精神吗?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儒林外史》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书中刻画了各种类型的士人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精神面貌,暴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儒林外史》对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既有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也有官僚、选家、僧道、才女、侠客……各色人等在小说中进出往返,连环套接,从而构成了一人一传、前人引出后人的连轴大戏。

不仅传神刻画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精准摹绘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世态人情,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士文化及社会风俗的活字典。

本版儒林外史以现存最早刻本——清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刻本为底本,完整收录56回全本。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国学大师陈书良先生亲自主持的若水古社领衔精心考校,对官职典章、科举制度等知识点做了精准注释。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对科举所涉知识点有精准释义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对民间俗语作技能精准注释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对古代官职均有注释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生僻字注音

本版《儒林外史》32开精装双封,采用烫金工艺,内文共计684页,书脊厚达43毫米,形质兼美,可读宜藏。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图文并茂,以图证史。甄选21幅精美高清传世名画穿插于书间,既有整幅高清大图,也有局部细节图,墨色饱满、用纸考究。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又能在视觉上领略动人鲜活的明代市井美学与文人雅事。

《儒林外史》中这几个被低估的小人物,太励志了

标签: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