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候,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此后不久,这事便传到秦昭王的耳朵里。秦
昭王便写了封信对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收到信后,赵王便找来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讨此事,大家都觉得把宝玉给秦国,很可能得不到秦 国的城池,白受欺骗。
可是若不给,又担心秦国以此当借口发兵攻赵。最后秦王决定,先派个使臣与秦王 交涉。但如此艰巨的任务,派谁合适呢?
后来,一位叫做缪贤的大臣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完成此事。”
赵王问:“那么,你凭什么保证他可以出使秦国呢?”
缪贤回道:“我以前犯了罪,为躲避追捕,私下打算逃到燕国。
当时,蔺相如就拦住我说:您凭什么知 道燕王会收留您呢?”
“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要是我愿意可以到燕国去。” “可蔺相如说:当初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巴结你。现在您要是从赵国逃到 燕国,由于燕王害怕赵国,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
依我看,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 斧质上请罪。这样一来,赵王或许会赦免你,
“后来,我便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真得到大王您的赦免。所以我认为蔺相如有勇有谋,很适合出使 秦国。”
赵王点了点头,于是召见了蔺相如。
蔺相如到来后,赵王问:“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你看可不可以给他。
蔺相如说:“秦国那么强大,赵国十分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
赵王说:“要是秦王拿走我的宝玉,却不愿给我城池怎么办?”
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而要是我们给秦璧,秦国不给我们城池,理 亏的则是秦国。相比较而言,我觉得宁可答应秦王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依你看,可以派谁去呢?”
蔺相如说:“大王如果真找不到合适的人,小人愿意带璧出使秦国。要是秦国给了赵国城池,我就把 璧留在秦国;要是秦国拿了和氏璧,却不给城池,我保证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秦王在章台宫接见了他。
秦王拿到和氏璧后非常高兴,并拿给妃嫔及左右侍从观看,群臣看后都高呼“万岁”,仿佛这美玉就 该为秦王所得似的Q而秦王也没有提及城池的意思。
蔺相如见状,马上看懂了秦王的心思。便对秦王说道:“这和氏璧的确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可再好的 玉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这上有一点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你看。
秦王便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却捧着璧退后几步,站到宫殿柱子旁怒发冲冠地说道:“大王想 要得到和氏璧,于是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拿不定主意,便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当时大臣们都说:秦国划 城是假,贪图和氏璧才是真。我们本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的。
但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 骗,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大国之间呢?于是赵王听从了我的建议,斋戒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 叩拜礼,并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呢r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贵国,大 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可见礼节怠。
并且还把璧传给妃嫔们看,可见是戏弄我。在我看来,大王根 本无意用十五座城来换我手上的和氏璧,所以我才又把它拿了回来。今天,大王若是逼我,我的头立即就 会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一面说,一面做出要撞的样子。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赶紧婉言道歉,并召唤官吏察看地图, 指点着说要把哪里到哪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知道秦王只不过在逢场作戏,就对秦王说:“和 氏璧乃是天下公认、人人想要得到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五天。 现在大王要是诚心换取和氏璧,也应斋戒五天,并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察言观色,看来不能强夺,只好答应斋戒五天,并好好招待了蔺相如。
就在秦王斋戒期间,蔺相 如让随从乔装打扮后怀揣和氏璧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斋戒完毕,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宴请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 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没有一个是坚守承诺、执守信誉的。我实在害怕受大王欺骗而辜负了
赵国使命,所以前几天就命人拿着和氏璧先回去了,估计现在已经回到了赵国。
我觉得秦国强大而赵国 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便会立刻捧着璧送来。所以请大王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 座城给赵国,赵国也不敢不给大王和氏璧啊!我知道欺骗大王罪应处死,所以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 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日后给赵国一个圆满的答复。
尽管秦王很生气,可是转念一想: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会断绝了秦和赵间的友好关 系。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吧。
就这样,秦王在正宫里为蔺相如举行了正式的接待仪式。后来又派人送他回了赵国。
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很让赵王高兴。
赵王觉得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就任命他做了上大夫。此 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当然也没有给秦国和氏壁,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标签: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