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顾茅庐”如何?

滴答历史 96 0

  还原真实的诸葛亮,首先要从他的出山——“三顾茅 庐”说起。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 省沂南县)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常被对手贬损 地称作“诸葛村夫”,是说他出身村野,然而事实并非如 此。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是汉代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 裔。

  他的父亲诸葛挂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是东汉末 年的豫章太守。诸葛亮年幼时父母双亡,他和弟弟诸葛均 只得投靠到叔父诸葛玄门下。诸葛玄素来与荆州牧(荆州 的最高官员)刘表交好,便前往依附,诸葛亮于是又随之到了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过着与世 无争的闲适生活。

  他志向不凡,常自比古时的名相管仲、 乐毅,在荆州一带的文人中小有名气。当时,刘备屯住在新野。由于事业的坎坷不顺,刘备 很想找一位能为自己谋划方略的贤士,谋士徐庶便向他推 荐了诸葛亮。刘备立即亲自前往请教,于是上演了古今君 臣知遇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

  根据《三国演义》,刘备先后三次拜访诸葛亮,前 两次都无功而返,却从多个侧面了解了诸葛亮的才能。一 心求贤的刘备不辞辛苦第三次登门造访,终于见到了诸葛 亮。他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诸葛亮于是道出了后世闻 名的《隆中对》,为刘备谋划了立足荆州、西进蜀地,继 而“三分天下”的方略。

  刘备听后大为赞叹,便邀请诸葛 亮出山,辅佐自己兴复汉室。技三顾一遇图清人孙亿所绘的这幅图表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这里的“三”不一定是指“三次”,而可能是多次 的指代词,我们只能确定历史上刘备曾“多次”造访了诸 葛亮。其实,史家如此简单地描述,可见其中并没有什么 值得一写的曲折情节。

  在魏晋时期,文人崇尚隐居和清 谈,推脱出仕是一种风尚,并不见得是故意矜持。因而, 真实的“三顾茅庐”只是那个时代平常的一种访求罢了。 至于令后人称奇的《隆中对》,其实鲁肃和周瑜也早有相 似的方略,因为当时的天下已分割殆尽,只有西蜀可做文 章,于是也就不免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嫌了。

  “三顾茅庐”被后人渲染成一个传奇故事,可能是因 为诸葛亮成功的出仕经历和卓越的名声,使其成了后代文 人眼中理想的形象。“学而优则仕”,文人们都渴望有明 君的知遇,而高姿态的出仕又是一种无比的荣耀。所以,“三顾茅庐”实为千古文人心中一个梦想。

标签: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