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材调整谈中学语文教育

滴答历史 70 0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课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其中鲁迅文章《风筝》没有了,新增的有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风筝》这篇课文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秋天的怀念》这一亲情主题文章则更加适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就是要培养一种“快乐”的好习惯。以往中学生教材选择课文,更多的时候一味的追求“经典”名著,名篇。而此次貌似是根据学生接受,学生兴趣去选择,因此“接地气”成为此次语文教材改革的亮点。名篇、名著固然是经典,其文化内涵固然深厚,但是作为初中的学生而言,以往却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文化底蕴的积累,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在学习的时候有困难和困惑。初中生学习应当以培养兴趣为主,不断的让他们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当文化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再学习“经典”。

  对于中学教育,则更多的让人想起,千篇一律地探讨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在“正确”答案的带领下无限的去禁锢学生的思想。学习语文,更是学习文化和当时条件下作者的内心,是揣测当时社会动荡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内心的想法,而不是沿“标准答案”的提示,按固定思维的框架式的“绑架”教育。

  说起学习语文,读书则应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我们更多的学生在数理化的“折磨”下,根本没有时间去静心读书,与此同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口号”依旧在高、初中长啸,而事实却是更应该与时俱进,语文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科,而社会需要的更是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只是当下全社会读书习惯已被遗忘,长此以往我们悠久的文化传承将令人堪忧。

  当我们全社会追求利益增长的时候,我们是否忘记文化修养要紧跟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当今许多大学生,进入校园就以生意,利益为奋斗目标,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追求经济独立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生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否则再多的财富、名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枉然。

标签: 中学历史教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