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滴答历史 38 0

  前言

  首先本文不是讲历史的,主要想说的是历史观,之所以要说三国人物,是因为三国人物大家耳熟能详,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文想要表达的含义。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历史功底比较薄弱,有什么错漏之处,望大家海涵。

  先从电影《罗生门》来谈起。罗生门这个部电影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真正看过的应该不多,要以现在那些绚丽外景、华丽特效的大片标准来看,这部简单的黑白片简直是算得上不堪入目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罗生门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我们常常认为罗生门就是指谎言的故事,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强盗。妻子被侮辱,最后惨遭杀害。后来强盗被逮捕,法官在审案之时,强盗、妻子、武士(通过巫师之口)分三次陈述了这个案件。

  案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是明摆着的,这些每个人说的都一样,但其中的细节、个人动机、事件的原委等等就大相径庭了,总之在每个人的口中,自己都是受害者、都是忍辱负重而大义凛然,而其他两个人,则都是自私而猥琐。

  那到底真相是什么呢?实际上,就算是旁边有围观者,但是基于不同的认识和与案件的相关立场所说也会不同,作为旁观者的证人樵夫就因为偷了案发现场的短刀而撒了谎。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两个世界,一个自我的主观世界,一个外在的客观世界,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体会客观世界的。在认识客观世界上必然带有自己的立场。在这个利害相关的冲突中,必然会有意无意地隐瞒一些与己不利的事实,或编造一点与己有利的谎言。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就连是小学生打架,往往到老师那里都会有两个版本。

  回到历史本身,历史指过去的人和事,是人类活动的连续记载。一般来说重大历史时间中,时间、地点、人物、结果一般争议比较小,但其中的是非曲直,谁是谁非那就各说各有理了,那最后这个关于好坏的判定由什么来决定呢?最关键的就是历史的话语权。

  如果不是通过巫师之口,死去的丈夫在《罗生门》故事里肯定就是最猥琐的人。我们经常说成王败寇、其实还不尽然,有的人看起来失败了,但他身后的利益群体最终能掌握话语权的话,他一样能名垂千古,反之亦然。这绝对是一个无一例外的历史规律。当然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历史人物对于现今拥有话语权群体的利用价值,举个例子来说,诸葛亮与司马懿,无疑司马懿是成功者,但是司马懿是“篡位者”对于专制王朝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个,再加上晋朝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失败而屈辱的朝代,所以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是以一个阴险的负面人物而存在的。赵匡胤同样是“篡位者”,但由于宋朝影响力的强大,所以他的形象就正面得多;诸葛亮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成为了一个手揽大权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这是统治者最为推崇的高尚品格的代表,所以诸葛亮成为了一个“半神”的正面人物。关于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话题,后文将会有详细叙述,这里就不细说了。

  有人觉得,亲历过的历史,一定能搞得清楚,实际上作为旁观者,许多内幕不是我们能够了解的,也是不准了解的。就像最近的“薄X王事件”各种猜测、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又有谁能说得清楚;有人又说,由于受到政治原因的影响,多年以后历史才能回归真实,但实际上政治影响永远存在,多年以后,历史证据只剩下只言片语,又有谁能搞得清真相是什么?因此,历史永远也许只存在于迷雾之中。

标签: 三国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