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GFT系列故事(1-4)

滴答历史 39 0

系列历史帝王故事四

   三国为何鼎立

   ——GFT理论的实践应用案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国祚衰微,灾疫频发,民不聊生,一大批英雄人物趁势而起,逐鹿中原争夺天下。

   群雄混战,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功亏一篑,最后只剩下三位,曹操、孙权、刘备。

   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麾下集结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势力最众;东吴孙权,继承了父兄孙坚、孙策奠定的大好基业,兵精将猛,盘踞一方;惟有皇叔刘备,无财无势,曾沦落到以卖草鞋为生,从各方面看上去都弱于曹、孙,如何能济身这场争夺天下的豪门盛宴、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这要从他们三个人的类型说起。

   前面我们看到了A与X(毛与蒋)、Y与B(孝庄与多尔衮)的对弈,是以A和Y的胜出结局。那么,如果是A与Y的对弈,会如何呢?

  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就以这三类典型人物为代表。曹操是A型思维,刘备和孙权则是Y型思维。这两类人的对弈,难分胜负,所以才会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先从Y型人的思维特点说起,Y型是系统思维,他们最擅长整合资源,对他们来说,人就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最会识人用人的人。

   刘备刚刚出来争夺天下的时候,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只凭一样:人才。先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麾下又有赵云、黄忠、马超等一干大将,形成了非常卓越的团队。随着刘备事业的壮大,不断有各路英雄前来投奔,其中包括“凤雏”庞统,人称“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再辅以连吴抗曹的战略,最终开创了西蜀霸业。

   天下之争,就是人才之争。曹操在一首著名的短歌行中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心声。最典型的是关羽被俘获后,被曹操待若上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赏赐金银无数,还把天下名马驹赤兔马送给他,意在使其易主,为操所用。但关羽并未为其所动,在得到刘备的确切消息之后,还是离开曹营,过五关、斩六将,重新回到刘备的身旁。至于关羽为报曹操知遇之恩,演出了一段华容道义放曹操的故事,那是后话。

   曹操能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也是识人高手,但是终其一生,他可能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留不住关云长,为什么那么多顶尖级的人物会选择追随刘备并且至死效忠?

   这就是A型与Y型的区别,A型人往往个人能力强(曹操文武全才,是文章高手,也是带兵打仗的专家);好胜心极强,喜欢做光芒四射的明星(曹操的手下人才众多,但是没有谁能胜过他);疑心重,尤其是有过用人失误的经验以后(曹操怕别人谋害,便声称梦中会杀人,故意杀侍卫);对别人要求高,但是不一定会要求自己(曹操的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而Y型人的个人能力并不突出,以整合资源见长,善于用人,(刘备没有一项特别突出的才能,但他能打造出最好的团队);低调谦虚,宽容随和,让别人有成就感和空间(刘备身边很多人的风头都盖过他,给后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对人的信任建立之后,不轻易动摇(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重视人,肯为他人着想(有句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为何曹操无法揽尽天下人才,而刘备追随者甚众。

   曹操尽管雄才大略,但他的对手是同为资源整合高手、善于用人的刘备和孙权,刘、孙二人联手抗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使曹操不得不之三分天下,始有后来众口相传、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

   三国这段历史可谓波澜壮阔,它的精彩之处在于,让太多高手生于同一时代,同场竞技,其中周瑜和诸葛亮是最典型的一对。遥想当年,孙权与曹操80万大军对决长江,周瑜妙计,火烧赤壁,是何等辉煌漂亮的大手笔,但是面对诸葛亮,他只能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那么,周瑜和诸葛亮又是什么类型的人呢?且听下回分解。

  系列历史帝王故事之三

   孝庄与多尔衮的博弈

   ——GFT理论的实践应用案例

   一个奇女子,一位传奇最多、最受尊敬、最让人浮想联翩的女性,蒙古草原上永不陨落的花朵——大玉儿。

   她,前后共辅佐、培育了三代帝王;

   她,曾面临着无数的惊涛骇浪;

   她,临危不乱,从容镇静,一次次以其非凡的智慧战胜危机;

   孝庄皇太后,这是史后人们对这位传奇女子的尊称。

   最广为人知的,是她与一代枭雄多尔衮之间的搏弈。

   相传,她和他,是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在命运的拨弄下,她做了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早逝,皇子年幼,宗室强大,皇位之争一触即发,自此,历史展开了一段永不会落寞的故事。

   一面是自己热恋的情人,一面是骨肉相连的儿子,孝庄皇太后小心地寻找着其中的平衡点,将历史一步步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稳步地推进着。

   而多尔衮也面临着两难局面:一面是牵心动情、如花似玉的心爱女人大玉儿;一面是年幼失母、相依为命的亲兄弟多铎。但多尔衮毕竟是多尔衮,一个多情的,两难局面优柔寡断的人。

  最终,多尔衮倒向了孝庄一边,八岁的福临成为大清朝第三位皇帝。

  这一场集中了爱情、亲情和政治的搏弈,最终,还是这位看似柔弱的孝庄赢了。

   不爱江山爱美人,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多尔衮,真是如此吗?

  野史传说不足信,但如果多尔衮不爱孝庄,何以忠心耿耿辅政十多年,亲自率军南征北战,招降吴三桂、进北京、灭南明,为大清入主中原一统江山立下赫赫功劳。要知多尔衮绝非一介武夫,他的文韬武略绝不逊于皇太极,连一贯憎恨他的福临也曾叹服他处理政务的才干,在其权倾天下之际,若举兵造反,恐怕深宫中的孝庄母子根本不是对手,后人的困惑便来源于此。

   其实,是后人过虑了,即使没有传说中山盟海誓的爱情,多尔衮与孝庄搏弈,也必定输多赢少。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这又是两种思维类型的人:孝庄是Y型思维类型,多尔衮是B型思维类型。Y型外柔内刚,B型性格刚烈。Y型长于识人,B型善于做事。Y与B对弈,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不难设想,最终一定是以Y型人的胜出而宣告结束。

   史实记载:多尔衮于顺治元年正月封摄政王,仅过了10个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并建碑记功。又过7 个月,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再过3 年半,竟晋为皇父摄政王,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表面上看,是多尔衮步步紧逼虎视眈眈、孝庄委曲求全一让再让,但实际上,孝庄这样做固然出于无奈,却也抓住了B型人的弱点,让他陶醉于这些封号带来的威势和实际利益,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从而为福临的成长以及拉拢其他宗室贵族制衡多尔衮赢得了时间。

   Y型人孝庄外柔内刚、深谋远虑、善于平衡,其制胜的基础在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整合一切能为其所用的资源,后发制人;B型人多尔衮急功近利、摇摆不定、急躁轻率,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权欲熏心刚愎自用,无情打击一切政敌,最后失道者寡助,墙倒众人推。

  多尔衮终其一生也没有当上皇帝,更可笑的是,在其死后,孝庄和福临又送了一顶“诚宗义”皇帝的帽子给他,可谓尊荣到了极点,但是没多久,在一些政敌的攻击下,死后的多尔衮又被削爵、挖坟、鞭尸,一代枭雄悲凉收场,徒令后人慨叹。

   A与X的对弈是以动制动,胜过静中出奇。而Y与B的对弈,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B型人多尔衮虽勇猛刚劲所向披靡,终敌不过Y型人孝庄的化骨绵掌,连一世英名都毁于身后。

  抚育了两代幼主的孝庄皇太后,孤儿寡母,在重权在握的抚政大臣们中间游刃有余,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绝非偶然,也不是运气,这就是Y型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当时并非光芒耀眼的人物,却因成就他人的伟业而成就自己,最终名垂青史。

  系列历史帝王故事之二

   秦始皇的是与非

   ——GFT理论的实践应用案例

   历史上成功的伟人中,A型思维的人不少。比如:秦始皇、成吉思汗、曹操、康熙、乾隆等。

   A型思维的人固然厉害,是不是永远是赢家呢?

  我们来看看秦始皇。 他的一生完成了多少桩伟业,有些是仅此一件事情也可能会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完成。平六国、废分封、修道路、筑长城,统一货币、度量、律法、文字等,还有浩瀚的黄帝陵、军马俑、阿房宫。不管是哪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浩大,宏伟,普通的人连想都不敢想。

   秦始皇的一生是孤独的,他的宏图伟业,没有人能够理解。早期,他为自己的出身而困惑,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一统江山的重任。为这一天的到来积极地准备着。

  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他用了17年的时间,克服一切困难,坚定地完成了统一国土的壮举。此时,跟随他的大臣们,包括他的儿子,都盼望着太平后的分封。他明白这样做的结果,会使统一后的江山再次分裂,遂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费了分封制。

   接下来,他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完成了一桩又一桩的宏图伟业。虽然,在他的高压甚至是残酷的手段下,国人苦不堪然,怨声载道,但他做到了空前绝后的在当时的资源条件下,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秦始皇无愧是秦始皇。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朝没有二世皇帝。

   这是为什么呢?

   A型思维的人关注的是事件,是一件件的事情。他们对人非常迟钝,在用人上经常上当,久之就对人不信任,本就是能干的人,更要亲力亲为,百年身后的事情就自然没有结果。

   我们来看:毛泽东的百年身后,没选好接班人。指定的人选出了问题,由此产生的动荡,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康熙百年身后也出了问题,雍正的接任难以继往开来;乾隆也是如此,从此大清王朝开始走向了衰亡之路。

   我们再看看其他类型的伟人:邓小平百年身后竟然安排了几代接班人,且都是顺利过渡,继往开来,达到太平盛世;汉景帝在临走之前,安排好了一切后事,使汉武帝时代,一振雄威。孝庄皇太后,抚育、培养了两代君主,

   那么,邓小平、汉景帝、孝庄又是什么类型的人呢?我们称之为Y型思维的人。

   A型思维类型的人,是最能干的类型,对事非常敏感。Y型思维类型的人,是最会用人的类型,对人非常敏感。比如三国中的刘备、孙权也是Y型思维类型的人。关于他们,我们将会在另外的篇幅中阐述。

  系列历史帝王故事之一

   近代史上两位伟人的对决

   ——GFT理论的实践应用案例

   埃里克森与斯科拉里之博弈如果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翻开历史的一页: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满清没落,外强入侵,群雄混战,江山破碎。

   乱世出英雄,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两位伟人:S.zhongshan与M.zedong。最终M.zedong打败S.zhongshan的继位人J.jieshi,一统江山。

   当时,S.zhongshan多次发起反清起义,举起了走共和之路的大旗,他海内外奔走,倾自家资产,顺时代而动,终于倒清,虽被短命的袁世凯窃走江山,自立为帝,却也为后面的J.jieshi奠定了国力基础。

   而M.zedong创建的Party,红军手无寸铁,由无产阶级组成的阵营,开始了漫长的革命战争,与J.jieshi为首的国民党相对抗,面对J.jieshi的百万正规军,频频发起的大围剿,红军被迫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几乎全军覆没。

   但,八年抗战,解放战争,M.zedong与J.jieshi力量悬殊的对弈,却以M.zedong统一江山,J.jieshi败北小岛,而宣告结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同样的原因,M.zedong和斯科拉里是同一类型,A型思维。而J.jieshi和埃里克森是同一类型,X型思维。

   A与X博弈,明显的A型思维以动制动,灵活应变,而X型精于谋略,长于算计,却是静中出奇,难与变化多端,不断改变战术,神出鬼没的A型人较量。

   M.zedong的游击战术,举世闻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整合一切资源;形成了一种动态的人民战争的海洋。

   J.jieshi虽拥百万雄兵具战略要地,又有国外物质资源支持,而军队的将帅也是清一色出自高等军事院校——黄埔军校。他们指挥出众,善于攻略,骁勇善战。但最终还是被M.zedong分散兵力,一股股的吃掉,到头来不知道死于何因!

   在中国历史上,M.zedong和J.jieshi两人都是在幕后运筹帷幄,唯一面对面的交锋只有一次: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4日、16日和23日,J.jieshi连续三次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M.zedong去重庆谈判。按照J.jieshi自己的思维,他认定M.zedong不会来重庆,所以根本就不作任何和谈准备,反而调兵遣将,抢夺东北、华北地盘,自认为这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得很高明。

   没想到A型人以动制动,灵活应变,M.zedong根本就不按照常理出招。8月28日,M.zedong、Z.enlai、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到达重庆,深入虎穴。结果,不擅长于应对突发状况的J.jieshi,被弄了个手忙脚乱。料定M.zedong不会来才演戏,自己却忘了准备台词。而中共这时却拿出早已拟就的整套方案,步步紧逼,于是,由J.jieshi提议的国共和谈,却顺利地按着M.zedong的方案推进。

   历史上,M.zedong和J.jieshi唯一一次的正面交锋,M.zedong赢了,赢得很精彩。按部就班的X型彻底输给了随机应变的A型。

   再看历史上前四次反围剿过程中,J.jieshi这样的典型的X型人采用阵地战的作战方式,按照严格的作战计划和先进方案一步一步推进。似乎一切都已经在掌握之中,作战计划严密周详。A型人的M.zedong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灵活的分析了当时的作战状况,不迷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根据事实提供的信息灵活地快速地做出了判断和决策,针对蒋军的“分进合击、长驱直入”,进行“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围剿中反围剿,包围中反包围,在千钧一发之际取敌首于顷刻之间,给蒋军以沉重的打击。

   X与A的对垒,在思维的模型上,A型依靠他的快速系统判断能力,明显在对决中占于上风。这是思维的类型的差异,是一种必然。

标签: 历史人物的歇后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