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史2 有巢氏和神农氏

滴答历史 100 0

  恒古史--有巢氏、神农氏那些事

  第三个人物是有巢氏,参考东胡人文化遗址等资料,13000年前人类已经会盖简单的房子了,那么有巢氏生活的年代自然更早。

  参考历史气象研究资料曲线图也会发现,地球年平均气温在前10500年左右是上一个冰川期的最低点,比现在低两度左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呢?冬天寒冷无比,甚至冬天渤海湾都冻冰了,人类不会选择在最冷的时间变更住址的,毕竟山洞里可以烧火取暖,而鸟巢的树屋是不能烧水取暖的。

  所以有巢氏应当是生活在上一个气候温和的时期,比如前1.5万年左右。

  而那个时间,正是人类移栽野生植物的初期阶段,也是驯养野生动物的初始阶段,也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也是晚期智人的末期,光中国境内的人口已有几万人了。找个既方便采集又方便打猎,既有河流又有土地的大山洞并不容易了。

  那么十几人或几十人挤在烟熏阴暗的山洞里多不舒服呀,那么人类居住的需要就会促使人们发现一些机会,其中鸟巢就是有意义的选择,还好当时的人类没有学老鼠打洞。

  当时的男人们负责打猎,注意力都在下面,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细心观察鸟巢的,而负责采集的年轻女人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注意力大多在树上,同时她们又最在意居住环境、并容易产生浪漫的想象,所以有巢氏是年轻女人的机会最大。

  前1.5万年的某一天,一个年轻女人正在山洞附近他开辟的土地上移栽她刚挖回来的植物,寻着鸟叫声,她抬头看见两只喜鹊正在筑巢,喜鹊衔来一根根的树枝,一根根的在树顶上有顺序的排放。那认真的样子让她既好奇又感动。

  从那以后她就经常观察那两只勤劳的喜鹊筑巢,看到喜鹊有条不紊,逐渐的把鸟巢加厚加高封顶,最后只留一个小孔出入,她好惊讶、好佩服!喜鹊太勤劳能干了,因为这个过程竟然持续了几个月,最后喜鹊还衔来很多细草进到鸟巢里,那是在装修呀。风吹过雨淋过,鸟巢都安然无恙,风雨停了以后喜鹊便又欢快的飞出鸟巢去觅食了。

  她被感动的哭了,她也好想有一个喜鹊那样的巢来居住,而不是十几个人挤在阴暗的山洞里面,她好羡慕喜鹊的鸟巢呀。

  然后她就逐渐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森林这么大,树枝有的是,我也像喜鹊那样在树上选个鸟巢不行吗?

  于是她就找了一个有很多大树叉的大树,光横出来的树杈就比她的腰粗,离地面一人多高正合适。从那以后,她采摘完野菜野果,移栽好植物,就弄一会儿她的鸟巢。毕竟正事是不能耽误的嘛,她也不想和家里人说,怕大家笑话她。

  结果这么一弄就是两年多。当时都是简单的石头工具,砍一根木棍很费力气的,她又不会象鸟那样飞,又没有喜鹊那么多经验,只能边干边琢磨。中间多少次想放弃,过了几天还是接着弄下去,中间也哭过,也摔下来过,更多次返工过,真不容易的。有一天终于完工了,她看着那个样子古里古怪的鸟巢,心里好轻松,躺在鸟巢里的草席上舒服呀,再也不用闻山洞里的怪味儿了。

  想想这两年多,虽然累,但挺过来了,一切都值得。她也学会了更多东西,她自己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她磨制的石斧更好用了,搓绳子更快了,最有意义的是,她总琢磨着树杈怎么交叉更牢固,芦苇怎么和树枝交叉又严密又牢固,稀里糊涂编出了一种草席子。比兽皮好多了,睡觉凉快,不长热痱子,闻着也舒服。还有呢,搓绳子的麻丝在水里泡几十天以后柔软多了,编织的东西围在身上,夏天比围个鹿皮凉快多了,也就是说她把麻质的衣服弄出来了。

  于是她自豪的把妈妈、妹妹都领进来,让她们参观了她的鸟巢。

  她妈妈惊讶的上上下下、体验了好几遍,“行啊,大丫头,手艺厉害呀,能用树杈造个巢来住,还会用芦苇编织草席,真不简单!这些个支撑鸟巢的木棍再密一些,是不是可以养山洞里那只小猪崽儿了,这要是天天能晒太阳,我想这小猪就不那么容易死了。”

  年轻女人一听,“对对,这个办法好。”她开心的跳起来。

  “我要和姐姐住这个巢.”她的妹妹在鸟巢里探出头说。

  她的妈妈一听,“那你姐的那几个男人明天不都没精神打猎了吗?要不以后有时间也让他们来造巢,等造出几个鸟巢,够他们住了,你们都搬出来住,我领那俩个老男人守着山洞就行了,你看怎么样?”

  年轻的女人想了一下,“这个办法可以。”然后高兴地不停点头。

  从此以后,方圆几百里的人都带着礼物来向她学习造鸟巢的技术,人们都叫她有巢氏,事实上,鸟巢技术的应用,终于让人类离开山洞到到有水有森林的地方居住成为可能,就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带来了驯养动物的成功,农耕种植的成功,手工技术的提高,以及氏族部落的形成等。

  后来北方冬天的寒冷会促使氏族部落的人烧火取暖,于是逐渐琢磨出在地面上造半地穴式的房子,里面安置火塘,再改造成火炕,都是在鸟巢技术普及之后逐步改进的。

  有巢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又一个分界线,从此以后晚期智人就逐步发展进化成现代的人了,也就是有巢氏以后的人,人类逐渐进入半农耕、半渔猎的氏族部落社会,超过几十人的部落族群占大多数了,几千年后人类的长相、身高、脑容量、体态等,就基本和现在的人没有区别了。

  第四个人物是神农氏。参考中国境内万年仙人洞文化遗址,东胡人文化遗址,南庄头文化遗址等资料发现,前12000年左右,农作物的种植在中国很多地区的氏族部落中已经普及了,而种子脱壳工具的出现,也证明了粮食产量有了规模。

  然后经历了前10500年左右冰川期的最低点,冰川期结束后温度开始上升。到前9500年左右,温度就比现在高多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亚热带气候了,那真是气候温润,植物茂盛,动物成群,鸟语花香,人类生活得惬意啊! 当然也促进了农耕文明的进步,人口增长也快了,差不多一千多年就能翻一番,其中有个叫神农氏的人贡献非常大。

  前9500年左右春天的一个早晨,几个女人每人拿着一个叫做耒的木制工具(相当于现在的铁锹),在农田里松土,另一个中年女人在其他两个女人的帮助下,往一根木棍上绑一块带尖的牛腿骨。

  事实上她们正在修改一件工具,比耒松土更加快捷工具,拴上绳子,一个人在前面拉,另一个人在后面扶着,实际上她们正在修改的工具就是后来的耒耜(相当于现在农村用的犁)。

  这个工具,中年女人已经研究好久了,今天看到松土的效果,她终于满意的笑了,于是她把这个工具叫做耒耜。

  她自从几年前发明了工具耒以后,种的高粱长的穗又大又多,周围几百里远的各部落的女主人们,都带着礼物像她学习,并交换她的种子和工具,人们都叫她神农氏,对她崇拜的不要不要的,她也感到很自豪,浑身有使不完的干劲。

  不过她觉得神农氏这个称呼太高了,她只是发明了一些工具,地种的好一点,产量高一点而已,听老人讲南方有一些部落在水里种一个叫水稻的植物,长出来的粮食又白又好吃,那才叫牛呢,可惜这里种不了。

  现在她的工作太多了,部落的头人(她的妈妈)每天就领着几个长老看孩子、磨制工具、分配猎物和粮食,其它的都交给她管理,所以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如果耒耜的效果好,她们就会省下很多松土的时间,可以用来搓麻绳编织衣物,割芦苇片编织草席,事儿多着呢,她要仔细的计划时间。她准备从狩猎队撤下来十个男人,让他们来拉耒耜,那可是个大力气活儿,然后再盖几个房子,毕竟六、七个男人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房子里太委屈他们了,而几个大孩子也不应该再睡在妈妈的那个公共房间里了,几个女主人又要生小孩子了,所以最少要盖五个房子,部落四周的壕沟也该加深了。这些都忙完以后就让他们砍树开荒,扩充耕地,还是种地更划算,粮食好存放,也没有危险,最后留十个人打猎就行,让男人们都学着种地,女人们就有时间做更多的事儿了。

  比如 用泥巴包肉埋在火堆里烧熟,要比烤熟的更鲜美,还没有烟熏的味道,但选择泥巴是有讲究的,那臭泥巴烧出来的肉怎么吃呀?

  最重要的是,有的泥巴烧完以后硬的很,快赶上葫芦了,如果能找到更奇特的泥巴,烧出更大的像葫芦一样的东西,用来装粮食装水多方便呢,省得地窖里的粮食被老鼠发现了,连吃带偷的,最后变成一堆老鼠屎。

  这些问题要是都解决掉可就太棒了,这些都是需要女人们来完成的,还有饲养的那些猪、狗、羊。如果有专人喂养的话,就会成活的更多,那不比打猎省事多了吗?

  事实上陶器那时已经开始萌芽了,高粱米也很普及了,大米在南方出现的更早,小米后来也出现了,并逐步取代了高粱米的地位。

  从前9500年到前7000这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农业普及的很广泛,南从浙江到北部辽西的赤峰,东从山东到西部甘肃都普及开了,这自然与某些农耕技术较进步的部落或个人的贡献有关,比如神农氏的作用就被人们记住了,并将人类带入了新石器时代。

标签: 有巢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