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用了四十多年?

滴答历史 239 0

宋蒙战争从蒙古从1235年第一次攻宋开始,到1279年灭宋结束,一共持续44年,超过灭亡夏、金和其他政权的时间,被认为是蒙古帝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

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用了四十多年?

一般认为,在汉人正统王朝中,仅仅占据半壁江山的南宋国力很弱,而蒙古铁骑则是世界历史上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为何会耗费蒙古帝国44年时间,历经窝阔台、蒙哥、忽必烈3位杰出领袖,才能灭掉南宋?这由多方面因素决定:

一、经济上,南宋仅占据半壁江山,却拥有当时最富庶的地区,长江上游的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长江中游的荆南湖南是中部粮仓,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是鱼米之乡,因此钱粮税赋是很充裕的,而打仗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没有经济实力根本打不起消耗战。

二、军事上,南宋此前和金断断续续几十年的战争,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城池防御战),培养了一批擅长防御战的将领,并依托长江这条天然屏障,以四川、荆襄为重点防御区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防御战略和战术得当。蒙古军队前期主要依靠骑兵,缺乏城池进攻和水战经验,速度和机动性优势在面对城池防御和长江时根本无从发挥,而且在进攻战略上缺乏有效谋划,把进攻重点放在四川和江淮。直到后期招降了很多汉人将领,发挥他们熟悉兵法谋略和南宋防御的特长,才找到了正确的进攻路径。

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用了四十多年?

三、民心上,汉民对外来民族本来就有很强烈的排斥心理,加上蒙古军队作风野蛮,经常实行“打秋风”,“以战养战”,劫掠百姓,甚至报复性屠城,反而更激发了南宋军民的抵抗意志,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

四、内政上,南宋虽在战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但朝廷高层相对比较稳定,皇帝只换了2个(宋理宗、宋度宗),2位权相(史弥远、贾似道),权力比较集中,始终把“议和”作为第一选择,但当蒙古发动进攻时,南宋别无选择只有抵抗。蒙古则是经历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三位大汗,而且每次汗位更迭都要经历内乱,新即位的大汗在内政不稳时无法集中精力南下,因此不得不与南宋时战时和,给了南宋太多喘息之机。

五、心理上,蒙古作为进攻一方即便失败最多是撤退,等待机会再次组织进攻,从心理上还有回旋余地,但防守一方的南宋如果溃败却可能是亡国,因此必须拼尽全力抵抗,战斗意志十分强烈,我们常用困兽犹斗、狗急跳墙等成语形容防御方,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用了四十多年?

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先后三次大规模攻宋,只有忽必烈取得成功。关键因素有三:

一是战略调整得当,“先攻襄阳,撤其捍蔽”,“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对襄阳实施战略包围,不断围城打援,终于攻下襄阳。

二是战术更加丰富,开始重视训练水军,制造战船、大炮、攻城器具,在后来的襄阳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充分利用降将,降将刘整向忽必烈提出了“欲灭南宋,先攻襄阳”的整体战略,而襄阳城守将吕文焕投降后做了“汉奸”,不但策划攻打鄂州,自请为先锋,还充当蒙古大军向导,引蒙古军东下,为顺利灭宋做出了重大贡献。

标签: 联蒙灭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