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滴答历史 136 0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袁世凯是走向共和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清朝的掘墓人之一。而曾国藩是大清中兴之臣,是为大清续命的人。

曾国藩最多时能掌控50万大军,而袁世凯也就控制了七八万人。虽然所带兵数不可同日而语,但袁世凯敢把大清推下台,而曾国藩却不敢,这是为什么?曾国藩在怕什么?

这两人履历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做事方式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顺顺利利,一路快步小跑,这就是国家培养的栋梁之才。21岁秀才,23岁举人,27岁进士,从此,曾国藩开始在仕途宦海中遨游了。

1853年,曾国藩开始组建起了湘军,其后湘军扩展迅速,最后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最后,曾国藩也是功成名就,羡煞旁人无数。

从曾国藩的履历来看,首先,曾国藩是个读书好的人且获得了功名。在古代,一个读书好的人,意味着“忠君爱国思想”比较强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梦想。这样的人,怎么会造反?这是要和自己内心当中的价值观决裂,很难做到。

其次,曾国藩吃大清俸禄,一直靠朝廷安排,仕途上不断上升。这是要感谢皇恩的。一个长期担任大清的官员,造反之心当然低了。

第三,曾国藩是严以律己的人,目标也是向圣人看齐的,因此被世人称为“半圣”。

这说明曾国藩非常爱惜羽毛,一个爱惜羽毛的人,很难做出造反悖逆之事,因为一旦失败,就会背上造反的恶名,搞不好会身败名裂。这样的后果,曾国藩是不要的。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而观看袁世凯,从小学业一般,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更不用说举人和进士了。袁世凯的崛起,一是靠了关系混进了军营,二是在朝鲜表现优秀。

从朝鲜回来后,袁世凯四处抱大腿,获得小站练兵的资格,有了自己能掌控的武装。后来,袁世凯靠着自己的判断,曲意迎合,梳理好各种关系,在大清晚期获得了自己的成就。

看袁世凯的履历,一是书读的少,所以什么“忠君爱国”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

二是袁世凯的晋升靠的更多是关系和自身的钻营,所以对于皇室的感恩度较低。

三是袁世凯胆子很大,什么事都敢做。在朝鲜,袁世凯就是靠胆大站住了位置。而小站练兵,戊戌政变,清末新政,袁世凯都展现了他的胆大。一个胆大的人,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完全正常。

四是袁世凯没有曾国藩那样爱惜羽毛。如果袁世凯但凡有那么一点爱惜羽毛,也不会把清朝推翻了,更不会自己搞复辟了。

一句话,什么样的履历决定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决定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结果。

是履历和性格决定了曾国藩手握重兵不敢造反,袁世凯靠7万多人就敢推翻清朝。

曾国藩和袁世凯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一、曾国藩当时虽然领兵50万,但环境并不适合造反。

1、朝廷并没有被控制住。

曾国藩就是地方势力,对朝廷中枢的影响力有限,如果造反,势必会在慈禧等人的调度下,和曾国藩展开斗争,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从曾国藩的角度看来,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再去趟浑水,实在不划算。

2、对手不容小觑。

曾国藩整体能力不错,但当时,还有卓越的人物,比如,和他不对付的左宗棠,比如那个淮军的李鸿章。

曾国藩,在军事上,是不如左宗棠的。在协调和周旋上,曾国藩不见得比李鸿章强。因此,曾国藩的对手是很厉害的,一个搞不好就会阴沟里翻船。

3、慈禧对曾国藩还是不错的。

咸丰也好,慈禧也罢,对曾国藩的使用上,相当不错,基本没有对不起曾国藩的地方。

在曾国藩的仕途生涯中,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既然没有特对不起曾国藩的地方,曾国藩也少了造反的理由。

二、我们再看看袁世凯所处的环境。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1、当时的大清已经摇摇欲坠。

如果说曾国藩时期的大清,是所危房,那么二十世纪初的大清,就是四面漏风,一推就倒的超级危房。

清朝末期,革命的火化四处被点燃,民众的反清情绪异常高涨,起义此起彼伏。

此时,袁世凯看得很明白,他就算想保大清,也不见得能保住。既然如此,那不如顺手一推了事,反倒会成为再造玄黄的大功臣。

2、当时的袁世凯的军队还是很彪悍。

袁世凯虽然掌控了7万左右的军人,但这些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比起所谓的八旗兵和绿营兵,高了不少档次。那时候的袁世凯,妥妥的巨头。

当时的袁世凯不仅掌控了大势,而且对朝廷的掌控力也是相当了得。最后,在兵不血刃中,就让清朝的两宫退位(皇太后和宣统小皇帝)。

3、清朝曾经对袁世凯的防范太大,袁世凯早已没有了忠君之意。

慈禧在位时,袁世凯还是忌惮三分的,很听话。但是,慈禧在1908年死了后,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直接解除了官职,袁给自己找了台阶,说自己回家乡河南养病去了。

对于这个结果,袁世凯是很不满意的,曾经写了《自题渔舟写真二首》,其中的一首写道: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从诗中可以看出袁世凯心中的悲愤,壮志难酬,抱负难以施展。

但,辛亥革命爆发后,靠朝廷那帮人,明显稳不住了,于是袁世凯被再次启用,这一启用,让袁世凯掌握了绝对的力量,最后,袁世凯顺势把大清推翻,走向了共和。

环境和时机不一样,也是袁世凯敢于推翻大清,而曾国藩却下不了手的原因。

袁世凯拥兵7万就敢篡位,曾国藩领军50万却甘为人臣,他在怕什么?

整体来看,曾国藩手握50万大军不敢造反,而袁世凯仅仅控制了七八万军队就敢推翻大清,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人的性格和履历不同,造就了结果的不同。二是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让两人的做法不一样。

标签: 袁世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