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前夕,几方势力剑拔弩张,袁绍刚刚平定了公孙瓒,实力大增,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没有之一。而曹操在公元198年收复徐州,干掉了吕布,其地盘和实力进一步扩张,曹操和袁绍都清楚,一山不容二虎,双方必定会有一次决战。
此时此刻,曹操、袁绍都将目光移到了西南,因为这里还有张绣和刘表,张绣、刘表的态度将决定整个天下的走向。刘表一贯坐山观虎斗,野心不算大,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张绣就成了双方的焦点,张绣的“脑袋”就是贾诩,即使贾诩一直以打工者的身份出现,但众人都不敢轻视这位“ 三国第一毒士 ”。在面对投奔袁绍还是曹操的问题上,贾诩是如何决策的呢?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贾诩怒怼袁绍使者
是时,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袁绍脑子很灵活,马上派人向张绣抛出橄榄枝。倘若张绣投奔了袁绍,将是曹操西南方的一个大隐患,况且张绣可是杀了曹操长子曹昂,已经和曹操结成死仇。
倘若真的是张绣当家做主,他必定会投奔袁绍,好在贾诩在场,在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之后,张绣将贾诩视为救世主,贾诩投奔张绣之后,张绣的命运就发生了转变,换言之,贾诩就是张绣的保命法宝。
袁绍派使者来见张绣,希望其尽快归附,并许诺高官厚禄,张绣脑子没有多少墨水,真的就准备答应,贾诩见此场景,马上予以反对。
贾诩一贯人狠话不多,见到袁绍使者,一点面子也不给,直接放下一句“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袁绍和袁术虽说是兄弟,但事实上还不如路人,双方你争我夺,早已没有一丝兄弟情分。贾诩掐半拉眼角也看不上袁绍,直接拒接了袁绍的橄榄枝。
见贾诩态度如此,张绣害怕了,他毕竟势单力薄,一旦得罪了袁绍,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贾诩并不慌乱,怼走了袁绍使者后,他建议张绣,我们投奔曹操。
张绣言听计从,贾诩算无遗策
在张绣看来,他杀了曹操长子,还有其大将典韦,和曹操结成死仇,这还如何投奔。贾诩不慌不忙,给张绣解释了其中奥妙。
史料记载“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
曹操将汉献帝迎立在许都,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道义上占据了主动权,其政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果张绣投奔了曹操,就拿到了合法的腰牌,其地位更能得到保障。
第二点,当时曹操势力相对较弱,张绣的投奔,曹操必定欢迎,很明显,贾诩已经将曹操看了个通透。曹操要和袁绍争个高下,必定顾及不到张绣,倘若张绣在背后捅刀子,那是曹操最不希望看到的,不论出于哪个角度考虑,曹操必定会欢迎张绣的投诚。
第三点,曹操有称霸天下的壮志,他必须会抛弃私人恩怨,曹操志在天下,所以他考虑问题,不会从私人角度出发,从政治上考虑,他接受张绣,不仅仅是冰释前嫌的问题,还能营造一个海纳百川的明主形象,更能获得天下人的支持。
作为帝王,就必须有开阔的胸襟,这一点曹操自然清楚。想当初,雍齿屡次背叛刘邦,被刘邦恨得咬牙切齿,即便如此,刘邦还是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不仅没有责罚雍齿,还给予高官厚禄,随之稳定了军心。
当然了,曹操不是不记仇,而是从大局考虑问题,曹昂的死对曹操造成的伤痛很难愈合,可时局不同,他必须抛弃前仇旧恨,稳住后方,才能一举覆灭袁绍。
袁绍这个人心胸较为狭隘,如果张绣投奔了袁绍,最多就是锦上添花,不仅不会受到重用,还随时可能被抛弃,除此之外,袁绍阵营的内部斗争很激烈,张绣、贾诩作为外来户,必定会被边缘化,一个不慎,就可能殃及池鱼。
听得贾诩一席话,张绣茅塞顿开,他毫不犹豫,归附了曹操。
曹操大度,张绣双赢
在张绣看来,贾诩的话就是真理,他碰到贾诩,真可谓遇到了贵人,否则凭他的头脑,可能早就死于诸侯的混战之中。
史料记载“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要说贾诩是真的为张绣考虑吗?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只有保全张绣,才能保住他自己,另一方面,贾诩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张绣的平台太小,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曹操这个靠山更稳固。
之所以贾诩能算无遗策,很大程度来源于其考虑问题的方式,他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非自己,如此这般,就能将问题看得更全面,更透彻。
不出贾诩所料,曹操对张绣是热烈欢迎、大加礼遇,张绣到了曹操营中,曹操拉着张绣的手,一同落座,在旁人看来,这哪里是仇人,更像是许久未见的兄弟,与此同时,曹操还让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为妻,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对于贾诩,曹操更是夸个不停,曹操拉着贾诩的手,深切地说:“让我取信于天下,就是您啊!”随即贾诩被任命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张绣也被封为扬武将军,心满意足。
曹操得到贾诩,无异于如虎添翼,而张绣的归附,也让曹操再无后顾之忧,在贾诩的操作下,双方取得双赢的局面。
波云诡谲、凶险万分的局面,就被贾诩的几句话化解了,“三国第一毒士”的名号果然实至名归,其高超的谋略着实令人佩服之至!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十》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标签: 张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