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官员设置有很多和古代也很相像,但是职权和职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县一级的干部,就让很多人联想到清代时期的知县,但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显著的是知县可以升堂判案,但县领导就不行了。
那么清代的县衙难道就是由知县、师爷和衙役组成的吗?这就陷入了极大的误区,那时候的县衙都赶得上一个小朝廷的配置了。
清代县衙的严密配置
人们一说起县衙就会想起周星驰著名的喜剧电影《九品芝麻官》,所以就形成了固定记忆,认为县衙就是知县坐在正堂上,一侧站着出谋划策的师爷,堂下站着两排衙役。
有人击鼓鸣冤,知县就升堂审案,两侧的衙役还要拿着长长的棍子敲地,喊着“威武”。
其实真实的清代的县衙配置非常复杂严密。首先,知县不是九品的小官,县衙官吏设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的顺序编排的,一个衙役一般只有一个正官,也就是知县,官阶是正七品,京城的知县官阶甚至达到了正六品。
我们俗称的师爷其实在清代县衙中叫做幕友,并不属于设定的官职,而是知县自行招募的人员。
师爷一般称知县为“东家”,知县把师爷叫“老夫子”,两人的地位是基本平等的,师爷一般相当于会计、司法、秘书或者钱粮管事等等,有点像知县的管家。
在知县以下还有佐官,一般是指县丞、主簿,用来分掌粮务、水利、河防等事物,官阶比知县低,一般在正八品或者九品。佐贰官的设置就要看县衙的具体需求了,有的县分管的事物多,会设置2到3人;有的县比较小,就不设置佐贰官。
在县衙还有吏典一职,他们就比较特殊,虽然在人们眼中也是官役,但其实是庶人,在清代的官制体系中是没有品阶的官员。吏典主要负责监狱和巡捕的事,不执行其他职能任务,如果有外来的长官,还能跟典吏熟悉衙门中的条规,所以这个职位是常设的官职。
县衙中最多的就是差役了,他们的数量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两排人那么少,一般的县衙会有二三百名差役,有的大县里差役的人数甚至能达到两三千人。
差役一般也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服役于班房,分为三班:即壮班、快班和早班。壮班一般负责站班和捕盗,快班专管缉盗和维护治安,早班就是做司仪仗和护卫。另一部分差役服役于知县,分为收发、前稿、侯稿、班管、值堂、跟班、执帐几个部门。
除了以上所有的配置外,有的县衙还会有库子、仓老、仓斗级、门子、禁子、巡拦、厨子等等,所以可见一个县衙简直像一个小朝廷的缩影一般,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人而已。
清代县衙严密的选官制度
很多人都觉得虽然县衙配置复杂,但终究只是个七品官员,应该挺好当的,但其实知县的选官是非常严格的。因为一般县衙都设置在离京城较远的地方,离开了朝廷的直接掌控,不可控的因素就变多了,所以皇帝是非常重视的。
在清代做官一般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走向仕途,第二种方法就是捐钱买官,或者是老师、长辈身居高位,他们举荐自己子弟做官。
这两种方法中首选的肯定是科举,清代科举制度也比较完善,所以这一时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官员都是科考来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历经千辛万苦赶去考试,能中进士者却少之又少,很多人耗费了一生的精力也没能如愿。
考上进士后也并不算是结束了,要成为县官还得经过7道程序的核查。第一个就是凡家人为奴、长随、娼妓、优伶、吏、卒或者八旗户下人及其子孙都不可以当官;第二个是不可以有疾病,不可以虚报年龄,籍贯不可造假;这两点就像是查户口和体检的项目了。
第三点是检查进士过往是否有过犯罪历史,有没有在服丧期间;古时候的人“百善孝为先”,所以在服丧期间的进士必须先完成丧期。第四点是要论其资考;第五点是定期期限;在这个阶段被考察的进士需要到各个地方去实习。
到了最后阶段就是规定进士不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当官,这也是为了避嫌,除此之外再查验一下文凭的真实性,这个人才算是可以上任做官了。
不过进士当上了知县后还要面对上级部门的监察和年终考核,上级会派人来检查当年赋税收缴情况、地方治安等等。
知县每三年还有一次大考,这次考核会审查知县是否有贪污,对于县衙内的事务处理的情况,如果大考没有适合标准,很可能就会被撤职,甚至遭到严格的处罚。
县衙拥有的巨大职能和职权
虽然在县衙做县官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但是知县在一个县中的权利还是很大的,县中的各项事务都是由知县亲自实施,上级也只是用公文等形式来督查而已,所以在知县在行政各方面的自由权利还是比较大。
知县是朝廷各级官员中唯一能够直接接触到百姓的职位,一般职权包括刑名、钱谷、治安、教化。刑名一般是百姓的民事纠纷和诉讼,所以百姓们都非常重视县令,觉得只有县衙才能为自己伸冤。
此外对于知县来说极为重要的就是税收,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业绩,所以知县对那些征收赋税不力的衙役、没有按时交税的百姓进行问讯,必要时会进行惩罚,这都和钱谷有着密切联系,不过知县也不能滥用私刑,一旦引起民愤,告到了上一级那里也是很麻烦的,所以知县做事一般是量刑有度的。
知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化,简单来说就是不通过法律手段来教化百姓生活,所以劝说农桑、开办学校、引导百姓婚嫁丧娶事务、祭拜孔庙等事情也成为了知县的一大职责。
虽然知县需要做这么多的工作,拥有这么大的职权,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美差,很多当地有名的富商和乡绅为了利益,也会主动跟县官拉拢关系,并不是指要滥用职权,也为给百姓建设家园筹集到了不少款项,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