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对于宏大的宇宙来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可是对于人类来讲就是一个漫长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从茹毛饮血到信息化时代经历了无数的血与泪,追根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或许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不能记得炎帝、黄帝的功绩,关于炎黄的故事甚至夹杂了无数的神话传说,让之变得扑朔迷离。可是无论怎样,我们总会时刻牢记着我们是炎黄子孙。
如今人们追根溯源的旅行越来越多,比如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每年都会有无数人来此认祖归宗,当然炎帝陵也不例外,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之一,相传炎帝长相怪异,拥有牛的头和人的身子,这可能是人们因为炎帝制造农具、教人农耕像辛勤的老牛,所以才把这位农业之神想象成这个样子。
有句话说的好五千年历史看山西,晋南也正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在山西省高平市有一座气势恢宏的炎帝陵,这也是我们追根问祖之旅的重要一站,整个炎帝陵的建筑看起来像一座巨大的宫殿,红砖青瓦彰显历史的悠久。
初入炎帝陵,白玉石搭起的牌楼坐落在自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向后望去是长达几百米的朝圣大道,远远的能看见大殿的入口,这条道就好像是让我们往前走的时候能充分的调整自己的心情,带着敬意去朝拜我们共同的祖先。
走过朝圣大道,就是天梯,天梯的建设十分讲究,长95米,宽12米,共12个梯段,108级台阶,中间还镶嵌着12块雕龙丹陛石,做工精美,气度不凡。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有所含义,12个梯段寓意一年中的12个月,一天中的12个时辰,108级台阶寓意为12个月、24节气、72候之和。用这些数字来纪念炎帝"制历分时"的伟大功绩。
每个梯级又有9级台阶,每个平台进深5米,丹陛石两侧也都是5米宽,这寓意着九五至尊,都是在歌颂炎帝的伟大,两侧的花坛修剪成各种形状,只有在高处才能看出,选取"火、谷穗、陶罐……"等元素,而这些元素也都与炎帝有关,都是炎帝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进入山门,也就是检票口,第一个宫殿是功德殿,这里讲述了炎帝所有的功绩,也许你不了解炎帝神农氏,当你仔细阅读功德殿里的每一个文字,一定会感叹炎帝为中华民族早期做出的伟大贡献,炎帝细心的教人们农耕的技术,制造农业的耕具,制定农耕的时节,当之无愧的农业之神。
同时炎帝神农氏还是医药之神,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说炎帝的身体是透明的,为了防止百姓误食毒草而死,决定尝遍百草,先是发现了有解毒功效的"茶",最多的时候炎帝一天就能中毒七八十次,最终因为尝试了断肠草无法解毒而死。
炎帝陵中最重要的三个大殿坐落在中轴线上,其余宫殿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三重院落排列整齐,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东西两侧都是纪念炎帝的艺术展览,充满炎帝元素的长廊布满了有关炎帝的诗词画卷,毫无例外都是在歌颂我们这位伟大的祖先。
功德殿的正北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在广场上坐落着钟鼓楼,往往有钟鼓楼的地方,都象征着历史的久远,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亭,这样的安排大约是应了那句"晨钟暮鼓"顺应着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法则。
钟楼里硕大的铜钟刻满了文字,每一句都书写着炎帝的功绩。鼓亭中的大鼓气势非凡,红白相间的色彩引人注目。看到这钟鼓楼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感慨沧海桑田,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渺小,在历史长河中的微末……想起那句:"耒耜耕田种谷粮,深山采药己先尝。心忧百姓多疾苦,不念神农本帝王。"
出了始祖殿,最大最宏伟的炎帝大殿映入眼帘,与其他宫殿不同之处在于其天蓝色的牌匾,更加威严。炎帝大殿的每一处细节的制造似乎更加精致,殿顶采用的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建制,与故宫一样都是重檐庑殿顶,充满威严的历史气息。同时这里的香火很旺,每一位游客来此都会为祖先上一炷香。每年的重阳佳节,这里响钟鼓,献花篮,无数人都会争相涌入,祈求祖先保佑。
整个炎帝陵最古老的建筑就是炎帝大殿东侧的五谷殿,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五谷殿,故名思意,纪念炎帝在农业上的巨大贡献,人们来此也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五谷殿里炎帝的神像并非牛头,而是一张"黑脸",相传炎帝尝百草,早已毒入骨髓,皮肤发黑,所以呈现出眼前这样的画面,看到如此场景,我们能做的只有怀揣敬意来感谢我们这位伟大的祖先。
五谷殿的门口有一颗巨大的树根,相传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也是炎帝在此活动一个有力的证明,顿时让我觉得三晋大地历史悠久绝非浪得虚名。
炎帝陵寝就坐落在五谷殿的东侧,在陵寝的正前方摆放着来自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泥土。预示着每个省份都认祖归宗,带来一把热土来筑坛,共同修建炎帝的陵寝。
炎帝陵寝相传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地宫,地宫中有一盏万年不灭的明灯,不过这些说法我们也无从考证,只能说明炎帝确实是十分伟大。陵寝前石龛中的石碑则是确确实实的历史悠久,也是我国发现年代最久远的炎帝陵石碑(明万历39年立)。
而炎帝究竟是哪里人?死后又葬于何处也成了争议,比如陕西宝鸡的炎帝陵、湖南株洲的炎帝陵、湖北随州的炎帝陵、山西高平的炎帝陵都纪念着炎帝。书中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大约说明炎帝生活在渭水一带,而后来炎帝沿渭水活动到山西、湖北、湖南也大有可能,而后炎帝的氏族部落就活动在这些区域,所以我认为不能说哪个炎帝陵最正宗,只能说大家都是在纪念这位伟大的祖先。
整个山西高平的炎帝陵建成于2016年4月,虽然是新建,不过在弘扬炎帝精神,炎帝文化这个层面意义深远,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好地方。在追根溯源的旅程当中,我们寻得是根,学到得是中华文化和精神,对于我们今后得发展将大有裨益。
标签: 神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