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9岁多一点,在我们看来平均寿命确实不够高。皇帝的寿命是不高,但是没有低到离谱的地步,东汉皇帝除外。东汉皇帝不仅平均寿命比较短,而且皇帝的登基年龄还特别小。如果要说小皇帝集中营的话,非东汉莫属。东汉一共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等十二位皇帝,此外还有当过几天皇帝的刘辩,不被历史承认的刘懿。
东汉这么多皇帝中,只有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等三个皇帝成年登基,其余皇帝登基之时都是未成年,甚至还有不少皇帝到死都没有成年。
汉和帝(79年—106年),登基之时只有9周岁(以下全部用周岁),在位18年,去世时年仅27岁。
汉殇帝(105年—106年),登基之时只有一百天,去世的时候也只有1岁。汉殇帝是中国历史登基年龄最小皇帝,也是寿命最短的皇帝。
汉安帝(94年-125年),登基之时只有12岁,在位19年,去世之时年仅31岁。
汉顺帝(115年—144年),登基之时年仅10岁,在位19年,去世之时年仅29岁。
汉冲帝(143年—145年),一岁时登基,两岁时去世。如果汉殇帝排名最短,那么汉冲帝绝对有资格争第二。
汉质帝(138年—146年),7岁时登基,在位1年,去世之时年仅8岁。
汉桓帝(132年—168年),14岁登基,在位21年,去世之时36岁。
汉灵帝(157年一189年),11岁即位,在21年,去世时年仅32岁。
汉献帝(181年—234年),8岁登基,在位31年,去世时53岁。
汉少帝(176年-190年),13岁即位,在位时间为4个月,去世时年仅14岁。
通过上面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东汉皇帝登基年龄确实非常小,而且去世时年龄也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东汉小皇帝居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东汉皇帝的命不长,由于皇帝的寿命比较短,所以他们的皇子还来不及成长,就只能匆忙登基。东汉时期超过60岁的皇帝只有1人,超过50岁的只有2人,超过40岁的也只有3人。由于东汉时期的汉章帝去世年龄不是非常大,所以当汉章帝去世的时候只能由年仅9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汉章帝去世之后,东汉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东汉皇帝寿命和生育能力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是皇帝的寿命比较短,二是皇帝的生育能力比较差。那几个未成年就去世的皇帝我们就不用管他们,我们看看其他皇帝的生育能力。汉和帝只有两个儿子,汉安帝只有一个儿子,汉顺帝只有一个儿子,汉桓帝无子,汉灵帝两个儿子,汉献帝倒是有六七个儿子。东汉皇帝的寿命短,生育能力低下直接造成了东汉小皇帝居多。
东汉皇帝继承制度也基本上遵循比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宗庙上也严格遵守昭穆制度。东汉不少皇帝的去世之时并没有儿子,下一任皇帝只能通过选举产生。一般选择继承者的时候会选择晚辈,而不是选择同辈或者长辈。本来皇帝的年龄就不大,皇帝的晚辈年龄自然也不大,那么小皇帝登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东汉和西汉的不同在于西汉的建立靠的是布衣将相,东汉的建立靠的是豪强地主。东汉皇帝需要几大豪强家族的支持,所以东汉皇帝也会采用联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时间一长则会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导致皇帝的生育能力下降,生下的皇子质量也堪忧。东汉皇帝寿命比较短,生育能力不强和近期结婚有很大关系。当然也就间接造成东汉皇帝登基年龄比较小。
上述原因其实只是为了小皇帝即位提供了一些可能性。为了国家安定繁荣,其实大臣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年长的君主稳定国家形式。但是整个东汉,所有选出来的皇帝无一例外都是小皇帝。之所以为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当时的利益既得者需要一个小皇帝。皇帝去世后,皇后会变成太后,而汉代又有太后干预政权的传统。年轻的太后和外戚为了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在选择皇帝的时候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个容易控制的小皇帝。只有这个皇帝没有执政能力,权力才能顺其自然地落在太后和外戚手中。
不仅太后和外戚需要一个小皇帝。权臣也需要一个小皇帝,当时各个豪强地主之间的利益相对比较稳定。东汉皇后也有不少出自几大豪强地主之中。他们需要维持彼此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上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一群人在选择皇帝的时候,也会选择小皇帝。
正是由于外戚和豪强地主集团都倾向于选择小皇帝,所以才很大程度上造成东汉小皇帝辈出。小皇帝长大之后又希望从外戚手中夺取权力,他们没有自己的力量就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小皇帝夺取权力之后,宦官因为有功也会加官进爵,最终形成宦官专权。最后东汉在小皇帝、外戚、宦官的死胡同里面循环。每一次循环都会消耗掉东汉一部分国力,东汉不可阻挡地走向了沉沦。宦官和外戚已经成为吸附在东汉小皇帝身上的两个毒瘤,当宦官和外戚这两股实力消失之时,东汉也已经阳寿已尽。
标签: 汉代为什么只承认24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