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我们都知道在蜀汉景耀六年,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在谯周的建议下,刘禅最终向邓艾投降,蜀国就此灭亡。而后刘禅一家被举家迁往洛阳居住。
为了验证刘禅没有复国之心,司马昭特意举办宴会邀请刘禅及蜀国旧臣参加,并在宴会中故意上蜀国的节目。蜀国旧臣看了后,纷纷为亡国而感到伤心难过,只有刘禅一人看的津津有味,对亡国之情无动于衷。司马昭问:“颇思蜀否?”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自此就有了“乐不思蜀”这一词。
原文如下:
《三国志·蜀书·后主纪》: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那在这里我们讨论刘禅是否真的乐不思蜀。
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真的乐不思蜀。
我认为刘禅在蜀国做皇帝期间,过的并不快乐。
人家做皇帝都是一个国家只有他一个声音,要什么有什么。那为什么这么说刘禅呢?其实我们可以看刘禅做了皇帝后经历了几个时期,首先是诸葛亮时期、之后就是后诸葛亮时期,最后是姜维时期。
在这三个时期中,刘禅真正算是过得比较自由的是最后一个时期。
在诸葛亮时期中,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兼任益州牧,加之刘禅还年幼,因此蜀国所有政务都是一把抓。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诸葛亮对于刘禅灌输各种明君的思想,还总是亲自教导行为规范,同时还为刘禅配备了蒋琬、费祎和董允三个贤臣教导并规劝刘禅。
刘禅甚至想扩充后宫还需与他们商量,但是最后不被允许而没能扩充后宫。
后诸葛亮时期,蒋琬与费祎执政期间,一切基本都还是遵照诸葛亮的政策来执行。刘禅也明白这些都是贤能之士,都是为了他还有蜀国好,所以都是妥协为主。
到了姜维时期,因为姜维常年征战不管朝堂。朝堂的贤能之士也不像前两个时期的蒋琬等人那么有魄力和威望,因此让黄皓钻了空子。但是这个时期却是刘禅过得最快乐最自得的时期。
投降之后,不仅没有每天多如山的政务,而且卸下来上一辈人让他不得不承受的中兴汉室这一重任,刘禅一下子就轻松了。因此投降后在洛阳看蜀国节目与在蜀国当皇帝时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轻松的,一个是压抑的。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刘禅做皇帝期间最大的不快乐的一点就是肩负着上一辈人中兴汉室的重任。
标签: 乐不思蜀源于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