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想,每一个读过黄仁宇作品的人,都会深刻地体会到黄仁宇的价值的,有其是我们这些从阶级斗争历史观点中走过来的人。
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里的中国革命史,都是那么的僵硬,僵硬的是我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而且,不能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也大不可能有什么非分的想法。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只有一种单纯的历史认同。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中历史,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遥远的理念,遥远的近乎缥缈。
在黄仁宇之前,我读过柏杨,柏杨给了我另一种历史的认识与思索。我们一直说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可是,让我们细心地(其实,不用很细心)读一下我们过去读过的历史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里面究竟有多少历史观点是在坚持历史唯物史观。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非要让我们长大之后才明白我们小时候就应该明白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有人对黄先生的书嗤之以鼻:不过是一常识耳。是啊,黄先生的书是常识,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连常识都写不来?可能是他们不屑干这些简单的事情。也许。)
历史,尽管是历史,但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然而,我们的脑海里,却飘荡了太多的历史的躯壳。是黄先生,是我的历史又拥有了生命,那一个个躯壳又激情地活在历史之中。当我面对他们,我感到我的血液也会随着他们而流动,为他们激动,为他们赞叹,为他们扼腕,为他们叹息。我们,已经溶入了历史,历史,也溶进了我们的生命。
我想,历史不可能完全真是地再现,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追求真实。历史是老人,但老人也是有生命的,有着生命中的一切。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年轻就去欺负他,不能因为他老了,就把他活埋掉。那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责难。
二
我每一次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时,我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自己所经历的、所认知的,突然之间比以前清晰了许多。这种感觉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令人激动的。我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有了一种豁然的感觉。
是的,我们的思想被一种历史禁锢的太久了,这种历史只教给了我们认同,而且,仅仅是一种认同。我们太缺乏一种认识,一种主动的认识。
我经常想,如果历史只有一种认同,我们还有历史学干什么?
其实,这也牵扯到一个历史观的问题,对待历史,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可当我们面对时,他将会显得异常地复杂。
我们经常说要客观地看历史,但我们究竟有几个人实在客观地看历史。无法避免地,历史是人写的,就肯定或多或少地搀杂了一些个人的主观意识,就连太史公也未能避免。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地去想:我们究竟是需要一种绝对真是的历史,还是需要一种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肯定地说,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无法再现的。如果我们只是紧紧地在围绕历史本身做文章,那我们真是在舍本逐末了。因此,如果历史仅仅是作为历史,那它将毫无意义。我们去研究历史的目的,应该是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在问题的方法,这才应该是历史的作用的。
我们毕竟是现在人,因此,我们必须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认知历史,这一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标签: 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