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忠臣还是庸臣?

滴答历史 159 0

诸葛亮是忠臣! 这个毋庸置疑 !

几乎没有反面的记载记录诸葛亮的行为有谋逆或者不忠,如果有,也是正史正面的记录中反推而来!

而正是这些反推 ,让文人狂热的触动了神经,偶尔也有歇斯底里的据理力争来保全心中的信仰不被玷污。

诸葛之忠, 非愚忠 ,不是那种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而忠,而是克复中原 十锡可受。

在北伐成功之前 一切对错诸葛亮都了然于心, 这是一种大格局不计较一时一事!

诸葛北伐之外 ,蜀中朝堂也是动荡不安 ,诸葛可以不听君命 ,继续北伐 但是不回朝 必会落人口实。

失去权利 ,何谈北伐, 只能回头处理完蜀中朝政 稳定住百官和士族之心。出师表就是诸葛亮愤怒之下的克制 写的已经很僭越纲常了, 为啥会这样?

表明先帝与自己心志, 教训刘禅 的分不清好赖, 妄学帝王之术, 试探诸葛底线。老子跟你爹的目标是一样的, 忙着给你打天下 ,你能不能懂点事。 把蜀中稳定住 ,让我好好北伐, 我又不是为了自己, 我是为你和我与你爹的理想

解读诸葛这种格局很吃力 我只能隐约的感悟 却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按题主的问题, 分为自私和坚持北伐多年把国力都掏空两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先说自私:

诸葛这种自私 是对于追随刘备之时的誓言, 是对于刘备托孤之言的一种忠诚。你很难说清楚诸葛亮是忠于刘协的汉, 还是忠诚于刘备的汉, 我更倾向于后者追随刘备之时, 刘备是汉官, 而北伐之时, 刘备早已称帝 ,此时彼时刘协都已经不能代表汉朝的了由此可见 ,诸葛不是愚钝于忠字之人。所谓自私 ,是对于诸葛亮掌握的权利而言, 而非对于其个人而言。

刘备托孤给了诸葛亮废立帝王的权利 ,蜀中军政大权也在诸葛亮一人手中 ,为的就是让诸葛继续带领蜀汉集团完成蜀汉的政治目标, 妄想如东吴一样靠天险安乐于蜀中 绝非长久之计。

但是 ,其他人可不一定如有同样的想法 ,这还要聊到刘备进川之后 内部集团的几大派系组成 事太多。 我说不完 只讲几句 ,不安定因素都是来自荆州 益州 川中的士族、 士族这个团体最无耻也最忠诚、 最现实重利益、 也最会谋划。 川中立足 ,不得不重用士族 ,又不得不防范士族, 一旦士族失去利益 或者预见更大的利益 ,反水就在朝夕之间 、、、、 其实我TM说的就是李严为代表的那些货色。

再说 坚持北伐多年早就把国力都掏空,这个 是大环境下血淋淋的现实 但是 不得不做。诸葛亮两次北伐下来 自知 深知 蜀中十室九空 但继续北伐绝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与人互喷也常用诸葛穷兵黩武这个梗 ,但我没说后半段,放下世仇 与吴交好, 诸葛亮在忍, 北伐推进缓慢 朝中反对之声渐高, 诸葛亮在忍。 诸葛亮深知蜀汉国力微弱 ,休养生息才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 曹魏休养生息的速度远远高于蜀, 给自己时间修养 莫不如说是给曹魏时间修养。

诸葛北伐 不可能一战定中原 其目的还是以袭扰 蚕食为主 如果再给诸葛亮20年阳寿 诸葛北伐未必不成

但是伤敌亦伤己 ,可不这么做 等着曹魏经济人口继续壮大 ,就是等着亡国 。而在政治立场和个人信仰上 ,诸葛亮也不能放任 曹魏占据长安 洛阳 窃汉自居。不北伐 偏安蜀中 百姓之幸 非汉之幸,奈何 天不遂人愿 壮志未酬 。。。。也正是如此 成就了诸葛亮千古英名 正所谓 大成若缺。

但是按照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来讲 ,诸葛亮是帝王推崇的臣子楷模 ,诸葛亮符合所有文人对自己理想抱负的幻想 ,符合中国古代封建思想下礼乐纲常的全部, 符合儒家思想下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诸葛亮的形象 似乎有些太完美。

但是人无完人, 为何找不到诸葛亮的槽点呢? 是史书没写还是后人不敢评说 ,是否也觉得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只有一种声音 不是善事?

标签: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